行业合理化 改变药品销售费用畸高现状 |
![]() |
大家都知道,药品是特殊的商品,每种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只有在其适应症范围内合理使用才有价值,超出适应症不合理使用,就会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药品的价值只能从其合理使用中获得。新药学术研究和宣传非常重要,药品销售费用较高可以理解。
日前,有数据显示,2455家A股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共计3227亿元,约占同期营业收入的2.27%。不过多家药企上半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20%以上,医药行业成重灾区,与上市公司整体药品销售费用水平形成了明显反差。付出总是为了回报。这么多药企在销售中大量投入,不可能是一个集体“失误”,而必然是一个理性选择,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医药行业投资在药品销售费用上更划得来。
遗憾的是,正因为药品使用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普通消费者很难自己知道如何合理使用,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称也常常为一些不良药企所利用,为药品销售费用的过度营销提供了某种“方便”。类似情况不独在中国存在,国外也屡见不鲜。如今年7月,美国辉瑞制药公司就在CSPI的压力下,承认了旗下著名营养补充剂善存存在误导性宣传。不过,国外对药企过度营销处罚较重。而我国对违规宣传处罚力度不够。当然,遏制过度营销仅靠处罚是远远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要减少药企与医生、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买的没有卖的精,一个药品的缺陷,往往只有药企最清楚,如果他要将一些不利信息隐瞒起来,那么公众就确实很难知道。
减少信息不对称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企业尽量主动披露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企业觉得主动披露划得来,抱着侥幸心理隐瞒划不来:一是要对主动披露信息的企业给予良好的信用评价,而对于隐瞒信息的企业,要追究其侵权责任,经济上罚到他“倾家荡产”,舆论上让他“遗臭万年”,加大隐瞒不良信息的成本。今年10月1日起要施行的《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试行)》就是一次好的尝试。二是要给媒体以充分的自由,让他们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媒体间存在竞争,为了收视率、阅读率,他们都愿意进行“曝光”。实践证明,这几年药品食品质量问题的暴露,媒体做了大量的贡献。三是支持行业协会建设和第三方机构、公众的监督和举报。如8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有利于共同维护药品质量安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消费者,即“掏腰包人”的监督。但药品,特别是处方药,普通个人的合理用药知识有限,自己掏腰包自己监督几乎是不可能的,医生往往成为他们的决策人。这也是医生为什么经常成为药企主要公关对象的原因。但如果国民都参加医疗保险,让医疗保险机构成为“埋单人”,让他来行使“埋单人”权利,那么肯定不但是可靠的,也必然是可行的。他们作为一个机构,有能力聘任专家来制定合理化用药标准,并监督执行,同时作为利益相关方,他们肯定也有这个动力。这也是国外药企行贿医生情况没有那么普遍的原因。总之,药品销售费用畸高,提示我们医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非常严重,而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 相关报道
-
- “互联网 + 照顾护士”服务形式或缓解家庭医疗照顾护士难题 (2025-05-14)
- 3家药企垄断质料药被罚没3.25亿元 (2025-05-14)
- 新疆: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笼罩74个县(市、区) (2025-05-14)
- 上海市调整可另免费一次性使用医疗东西目次 (2025-05-13)
- 青海对于推动医保药品间接结算的关照 (2025-05-13)
- 河北省《医疗机构药物警戒技术规范》处所尺度宣布 (2025-05-12)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