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医药代理网揭秘药品“黑名单”制度关键

医药代理网揭秘药品“黑名单”制度关键

  众所周知,2012年10月1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试行)》开始施行。但是医药代理网发现,“黑名单”制度并非管理特效药,不是一“黑”就灵。“黑名单”制度要与行政或刑事处罚制度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是解决药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该《规定》对生产销售假药、因药品和医疗器械违法犯罪行为受到刑事处罚等7种行为,纳入“黑名单”在政务网站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并实施重点监管。


  从国外相对成熟的经验来看,能够让人心服口服的“黑名单”制度,一要有理有据,二要严格遵循程序。“黑名单”制度并非管理特效药,不是一“黑”就灵。倘若一些企业对“黑名单”无所畏惧,甚至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抑或换个“马甲”,注册一个新公司另起炉灶,“问题药品”仍然会给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所以,加强对药品安全犯罪的严厉处罚仍是必须坚持的方向,不能因为“黑名单”制度实施而有所弱化。


  医药代理网获悉,药品“黑名单”制度的基本作用在于,通过向消费者披露严重违法的企业信息,禁止严重违法企业的行业准入,从而缓解药品安全信息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分配不对称的状况。上了“黑名单”者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黑名单”制度却不能当作处罚手段来使用,只能当作预防违法犯罪和为社会提供诚信信息的方式来运用。所以,“黑名单”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而非为惩戒。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