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免检的毒奶粉 |
![]() |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四年前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在此事件中,三鹿奶粉也名列其中,并且甘肃、南宁、海南、广州等地工商或质检部门也纷纷发现三鹿牌不合格奶粉。
但没有多久,各地执法部门都收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来的通知,结果是地方当局全部发还查扣的奶粉,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就此向三鹿集团“道歉”,同时三鹿集团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质检保障体系完善企业名单首位。
两次事故,唯一不同的就是这次纸里终于没有能够包住火。
免检的潜规则
为什么质量事故频发而畅通无阻?
值得注意的是,三鹿不是个体户,不是街边的流动小贩,而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产品是经过“1100道检测”“2000万妈妈选择”的国家免检产品。
免检意味着什么?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凡获取了免检证书的产品在免检有效期内,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流通领域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监督检查。”也就是说,只要取得了这个证书,无论其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各地质检工商部门均没有权利对其进行监督检查。
所以说,获取免检证书就如同产品披上了黄马甲,一般人是动不得的。
我们要问,为什么市场竞争还需要免检制度?
根据官方说辞,免检制度是为了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扶优扶强,引导消费而设立的。规定“对质量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执行的产品标准达到或者严于国家标准要求,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监督检查均为合格,具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生产经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在本行业排名前列等条件的产品授予免检资格。”
文字上看可谓冠冕堂皇,但是分析免检政策的出台背景,含义则另有不同。
2000年3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之文件精神,制定了《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在政策出台之前,商品的质量安全由各地区的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负责。但是,在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地区对外来产品实施“质检”封杀,有地方的质检局局长甚至放言“只要让我查,就没有查不出来的问题!”某些国内知名品牌在各地区频频遭遇质量门。
对于这种带有地方保护色彩的权利割据,企业纷纷向主管部门投诉。
也正是这种为了扶优扶强、打破地方利益保护和行业垄断的手段,中央出台了“免检”政策。换句话说,也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权利的剥夺。
应该说,免检制度推出之初确实解决了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也愈来愈远离设计当初的本意。
一方面,企业认识到免检这一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千方百计想挤进免检名录,手段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出于利益一致性的要求,也不遗余力为企业大开绿灯,只要关系勾兑得融洽,免检的层层审批也变成了摆设。
而质检总局,出于扶持和引导的需要,也会特事特办。比如汶川大地震之后,就针对灾区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不仅放宽申请免检产品的企业入围条件,同时也在治标上对灾区倾斜,一些根本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也被地方推荐进入名单。
从此,这一制度在各方权利的博弈下也变得千疮百孔,免检也堕落为官商勾结的新手段。
不公正的市场经济
如果说市场竞争应该是在“公开公正公平”标准下的一场比赛的话,免检政策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首先,免检是一种权利参与竞争的表现。因为免检是国家的担保,所以获得免检金牌的企业事实上是拥有了某种豁免权,即使有了消费者的举报,碍于面子质检部门也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次,免检是一张挡箭牌。因为有了官商利益的一致性,企业自然有了推卸责任的借口,并且这种借口可以假国家公器之名说出。
拿三鹿的事情来说,今年六月起就有人在质检总局网上举报三鹿奶粉质量问题,举报信息却被隐藏,任由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在货架上继续售卖。8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工作督导组还到三鹿集团调研,而调研的目的不是毒奶粉,而是为了宣传三鹿好的质量管理经验与方法,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进入9月份,事件波及面继续扩大,各地卫生部门不约而同地将疑点集中于三鹿奶粉,而三鹿集团每次都把责任推给消费者不懂得“科学喂养”,并且不忘把质检部门挂在嘴边,而质检部门也很配合地不予以否认。
直到9月11日,卫生部向世卫组织报告有关疫情,三鹿销售受三聚氰胺污染的毒奶粉才终于大白于天下,并且数量是700吨。而在社会巨大的压力下,河北省政府也发言撇清同三鹿的关系,一时间墙倒众人推。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因为卫生部和质检部门的利益博弈,这件事情还要拖多久。
从某种程度上说,三鹿毒奶粉事件反映的不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事故的个案,而是反映了处于转型期中国社会权利博弈的现状,这种博弈不仅仅体现在集权的各利益部门之间,也体现在各地方以及利益团体对权力的滥用、垄断、相互制衡的复杂局面上,我们距离完全的市场经济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互联网 + 照顾护士”服务形式或缓解家庭医疗照顾护士难题 (2025-05-14)
- 3家药企垄断质料药被罚没3.25亿元 (2025-05-14)
- 新疆: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笼罩74个县(市、区) (2025-05-14)
- 上海市调整可另免费一次性使用医疗东西目次 (2025-05-13)
- 青海对于推动医保药品间接结算的关照 (2025-05-13)
- 河北省《医疗机构药物警戒技术规范》处所尺度宣布 (2025-05-12)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