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工作部署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工作部署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发展改革部门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围绕五项改革,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狠抓落实,全力推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用三年时间,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建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使城乡群众不出乡村、社区就能够得到比较便捷、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一是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三年内,使广大农村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和若干所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水平,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城市社区有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2009年,发展改革部门将会同卫生等部门以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编制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同时加大投入,启动一批相关项目建设,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专项支持480所县级医院、199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15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二是重点加强全科医生培养,进一步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今后三年,将采取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到城市大医院进修等多种方式,全面开展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工作,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同时采取执业医师招聘、免费定向培养、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等措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基层工作。2009年,发展改革部门将会同卫生、教育、财政等部门,制定并启动全科医生培养培训规划。

  按照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要求,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今后三年,发展改革部门将继续支持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并以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为重点,逐步改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2009年,适时启动实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专项建设规划。

  (二)积极推进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近三年主要改革任务是完善医药价格管理政策,合理调整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和价格监测。2009年主要围绕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定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二是研究改革医院药品加成政策,为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促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创造条件。三是研究出台《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及相关配套办法,推进医药价格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

  (三)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要切实负起责任,抓紧协调出台相关配套文件,推动医改试点工作,搭建协同配合、传递信息的平台,为推进医改工作做好服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推进医改作为当前和今后几年的一件大事,切实履行综合协调职能,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配合,把中央的医改部署落到实处。加大资金投入,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加强建设全过程管理,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质量,按时完成医改确定的建设任务。做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工作,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做出积极的努力。

  扎实推进医改 务求惠民实效

  □卫生部部长  陈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任务十分复杂和艰巨,全国卫生系统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工作部署,埋头苦干,尽心竭力,全力推进改革,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为使改革尽快收到实效,国务院确定了今后三年医改工作的重点任务。在推进过程中,卫生部门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这是增进居民健康,实现卫生公平的重大举措。要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和任务,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防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现计算机管理。进一步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控制急慢性重大疾病和危害因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第二,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的有力抓手。明年各级政府的补助将由今年的人均80元提高到人均120元。卫生部门要在巩固覆盖面、提高管理水平、方便参合农民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效。要逐步将保障范围向门诊统筹延伸,提高保障水平,开展提高统筹层次、改革支付方式等试点,进一步减轻参合农民的费用负担。要切实规范服务行为,改进结算报销方式,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方便的服务。

  第三,积极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问题的重点环节。要合理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规模,优化结构,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标准、规模和贷款行为。要探索建立权威、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体系,强化行业监管。要全面落实政府投入政策,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扭转趋利行为。要探索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等,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医疗事业,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需求。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主动规范医疗服务,努力控制医疗费用。

  第四,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要尽快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保证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和质量安全,合理确定基本药物价格,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和直接配送,推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提高基本药物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

  第五,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提升能力,加强绩效考核,改善质量,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要特别重视发展中医药的作用,切实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卫生人员在深化医改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认清形势,履行职责,全力投入到深化医改的工作中去。要将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将落实公益性作为根本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和要求。要当好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建立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营造深化医改的良好环境。广大卫生人员要发挥好医改主力军的作用,积极投身改革实践,努力转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适应群众健康需求。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使城乡居民切实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

  加大投入 改革机制

  大力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财政部部长  谢旭人

  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医疗卫生投入,积极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加大投入,及时安排拨付资金

  落实医改意见及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的要求,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未来三年落实五项重点改革工作,各级财政需新增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需新增财政投入3318亿元。尽管当前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部门要千方百计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同时要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未来三年五项重点改革投入能够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其他方面改革发展的资金需要。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181亿元,将根据医改工作进展陆续下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尽快安排并及时拨付资金。

  二、转变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着力在改革投入机制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一是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保障其正常运行。核定经常性收支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等合理的收支增减因素。二要积极探索实行购买服务等多种有效形式,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等运行机制改革,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三要密切跟踪新情况,稳妥解决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和推广机制改革的经验,加强绩效考评,并将核定任务与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把政府卫生投入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强化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到位

  要加强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多措并举,强化监管,采取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方式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开展全过程监管,努力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要加强政府卫生投入资金分配和医疗卫生机构收支活动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管理监督中的作用,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收支和资金使用情况的透明度。要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确保资金投入到位、监管到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