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药企业整合 马太效应趋势明显 |
![]() |
前段时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如今庐山真面目已揭晓,制药企业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面对银根紧缩、出口受阻和成本持续上涨的多重压力,微利时代普药企业的生存发展扣人心弦,也牵动着企业的敏感神经。
“微利,意味着市场将进入调整期。如今,国内企业宛如暗流涌动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不然。微利时代如何赢利成为了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春良如是说。
事实上,微利是商业的本质。一个正常的商业社会,绝大多数行业本应是低利润的,而只有创造新的需求,才是微利时代根本的成长之道。“医药产业的暴利时代让许多企业顺势发展并取得了可观的业绩,而当遭遇微利的寒冬时,企业的各种病痛开始集体发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熊光练对《医药经济报》记者如是说。那么,进入微利时代的医药产业该如何创新?普药企业如何继续赢利?这是许多企业心里说不出的痛,也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整合暗涌
国内许多中小企业在研发和市场扩张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产品的重复生产严重,企业间各自为政的封闭式经营模式根本无法参与国际竞争。
日前,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就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答记者问时表示,未来三年国家的8500亿投入将主要用于基层。进军基层市场再次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中国的基层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具有点多、面广、小而分散的特点,靠单个普药企业终难孤身驾驭。“中国目前的4738家医药企业中,将近90%为中小企业,要想在普药趋于微利的背景下分到一份羹,联合重组势在必行。”熊光练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对于普药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痛苦而必然的选择。“由于普药企业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推广的成本压力大,在利润下滑的环境下,只有进行企业联合重组,才能形成规模效益,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浙江康恩贝药业有限公司首席顾问祝匡善表示,未来普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将呈现“马太效应”。
祝匡善告诉记者,受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制约,国内许多中小企业在研发和市场扩张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产品的重复生产严重,企业间各自为政的封闭式经营模式根本无法参与国际竞争。其实这些企业可以发挥其灵活性,及时根据市场的自由调节主动调整。
许多业内分析人士亦认为,不少规模小的企业将会被淘汰,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医改将带来普药企业做强做大的动力,整个普药领域将受益于医改带来的扩容,普药企业并购重组的暗流开始涌动。
重构产品力
许多普药企业应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产品,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克敌制胜。
经过多年积累,一般的普药企业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产品,这种拉长战线、分散兵力的产品格局已严重制约了许多企业的发展步伐。熊光练认为,许多普药企业应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产品,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克敌制胜。“分析消费者,找到新的需求点,挑选出一个或几个产品、产品线重点发展,通过品牌传播,提升高毛利产品销售额,辅之以有效的激励政策,提升整体竞争力。”
熊光练告诉记者,产品梳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企业对竞争环境、政策环境、发展战略、营销渠道、成本核算等各方面工作进行系统梳理的过程,是企业的一门必修课。
每次与普药企业的代表们谈到发展,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新药研发。就普药企业而言,创新研发就是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新药研发又恰恰是国内普药企业的软肋。许多普药企业看到诱人的市场而无力突破的原因也在此。“当下普药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其根源仍在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同时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存在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谋求生存的弊端。”
张春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微利的背景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普药企业研发的这块‘短板’,国家应进一步给予适当的支持或补助。
张春良分析说:“由于普药的市场属性决定了其主要市场在二、三级终端,而这些终端选购药品的价值取向是以低价为主的,基本谈不上品牌忠诚度。造成普药企业今天的现状,有许多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企业没有构建未雨绸缪的研发激励体系,这项工作,已势在必行。”
获取话语权
在必要的时候发出企业的声音,争取更多有利于企业的优惠政策,这一点要引起企业高度重视。
针对普药企业人才稀缺的实际,祝匡善指出,普药企业由于薪酬低廉,往往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加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企业难以得到长足发展。借助外脑提升自身水平的方式,企业不妨一试。企业可与优秀的医药专业咨询公司合作,借助他们在提升战略、品牌、产品、组织、研发等各方面的优势,寻找新的创收点,也可以尽可能避免少走弯路。
近年来,普药在市场上的价格厮杀让生产企业被戏称为“搬运工”。由于没有终端队伍,没有品牌,没有强势品种,政策事务能力弱,许多企业的生存令人忧心。熊光练指出,企业间应设立“政府事务部门”等类似的组织,使企业有专人研究国家医药政策,建立与关键政府部门的沟通渠道,在必要的时候发出企业的声音,争取更多有利于企业的优惠政策。这一点要引起企业高度重视,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
熊光练表示,国内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从高层次去控制市场的重要性,往往都是一些原始的、简单的竞争手段。要善于利用有利政策,而这一点恰恰是国内企业做得不够的地方。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肿瘤治疗新方向!南京大学发现放疗增敏"钥匙",解锁免疫治疗潜力 (2025-04-23)
- mRNA疫苗效力提升!Nature:科学家揭秘mRNA疫苗关键蛋白TENT5A的再腺苷酸化作用 (2025-04-23)
- 穿戴假肢还是走路还是走不好?湖南国安一步教你解决! (2025-04-23)
- 2025年度“沪惠保”参保开启 累计赔付金额已超22亿元 (2025-04-23)
- 2025年1 (2025-04-23)
- Cell子刊封面论文:冯玉鹏等揭示肠道菌群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2025-04-22)
- 湾区企业家健康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唐山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乐土举行 (2025-04-22)
- Science子刊:聂静/陈宇鹏团队揭示细胞型朊蛋白促进慢性肾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疗法 (2025-04-22)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