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把患者当鱼钓的医托被记者“反钓”了

把患者当鱼钓的医托被记者“反钓”了

  一张处方便签单,意味着一名患者受骗这是一个“新流派”的非法行医方式:先办营业执照,租几间房,名正言顺地挂个门牌,摆几台仪器,再找几个医生、医托,一家非法行医的公司就此诞生。对外,他们叫“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专搞“咨询”;对内,他们干的是非法行医的行当,磨刀霍霍向患者;行骗时,他们小心谨慎,尽量不留痕迹,和相关部门玩“躲猫猫”游戏。

  今年年初,在宁波解放南路的世纪广场12楼,一家挂有“上海泓升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北京济德仁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 协作单位”两块牌子的公司,在这里悄悄成立。3个多月的时间里,很多患者在“泓升堂”上当受骗。住在邱隘的老陈,就是其中的一员。三天前,他在第一医院轻信医托,被人带至“泓升堂”。幸好,老陈当时只带了600多元钱,没被骗多少。一气之下,老陈向本报报料。
  为了将这一非法行医点取缔,5月5日、6日,本报两名记者先后扮演老陈的亲戚,当成“诱饵”前往第一医院“钓鱼”。昨天,“鱼儿”上钩了。这个非法行医点,被相关部门取缔。
  寻找
  与医托初次过招
  没有找到想钓的“大鱼”
  “钓鱼”时间:5月5日上午8点
  地点: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三院)
  在第一医院门口,我和老陈商量好???我扮演他的“儿子”,搀扶着“老父亲”来看胃病。在第一医院大堂,我们没碰上医托。听说三院门口的医托也很多,我们决定换地方。刚来到三院门口,我们立即被医托“围攻”。
  “请问前面是第三医院吗?”我回头一看,是两个女孩,手捂着头,闭着眼,一副虚弱状。“在三院门口问三院在哪,这手段也太幼稚了点。”记者暗想。两人话还没说完,马路边的树荫里,又“杀”出一中年妇女,张开双手拦住我们,差点让人误以为遇到“劫匪”!“小伙子,什么病?”妇女相当的“热情”。一听我们要看胃病,妇女极力劝阻,不要来这里,要去中山医院。那里有个老专家,医德、医术都不错。19路公交车能到。这时,之前问路的两女孩突然插话:“真的啊,我们也要看胃病。帅哥,不如我们一起去吧。”两位“患者”,手已不捂头,转而捂住了肚子。
  因为不是我们寻找的目标,我们只能离开。为了找到这家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泓升堂”,我们又回第一医院。中午午休时间,也是医托们活动比较猖獗的时段。刚进门,就遇到了六七个医托,在医院门口堂而皇之地抢生意,但介绍的医院都不是“泓升堂”。在里面转了一圈后,行动小组商量决定,暂时放弃,第二天再去第一医院“钓鱼”。
  上钩
  给记者开了一编织袋的“胃药”,足有20斤重
  “钓鱼”时间:5月6日上午8点30
  地点:第一医院
  怕同事贾磊被医托认出,不便再露脸,当晚,部门领导让我替代他,假装老陈侄女,“主动”被医托骗。我的任务是,想办法进入大梁街世纪广场12楼的“泓升堂”,拿到非法行医的药品和病历册,获得第一手证据。
  为了万无一失地完成任务,当晚,同事专门和我进行“实战演练”,他装医托,我装病人家属。
  6日早8点30分,我搀扶着“大伯”来到第一医院。大厅里没见着医托,挂号时也没见着,作为“鱼饵”的我,内心不禁紧张起来,“我演技不差啊,咋就没人搭理我?”迟疑间,“期盼已久”的医托,终于出现。
  “你们看哪个科?”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走上前,“关切”地询问。“看中医,我大伯老胃病。”我回答道,旁边的老陈,配合地用手顶了顶胃,一脸痛苦状。
  男子皱皱眉说:“真不巧,胃病的专家今天不在医院。不过有个方医生,看胃病第一牛。”见我们有些迟疑,该男子又补充道,“方医生专门看中医,治本,好多老胃病都治好了!”此时,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女子,拿着病历卡急匆匆地走过来,以“哪里能找到专治胃病的方医生”为由搭话。她说自己也是老胃病,以前吃了好多西药都没治好,自从吃了方医生的中药就特见效,今天来找方医生“复诊”,就在世纪广场。一听世纪广场,我知道,我要找的人,终于出现了。于是将计就计,让年轻女子带路。
  交了30元挂号费后,我们被安排在房间候诊。此时,一身穿白大褂的小伙上前摸底,询问我在哪里读书,坐几路公交车来的。我随口一句,“宁大的,打车过来的,谁看病还在乎那么一点钱”将他应付。
  “盘问”过关后,我们见到了所谓的“方医生”。方医生边给大伯切脉,边询问病情,“老人家,这病必须得中药才治好,您要是早吃我的药就早好了!”切脉过程中,旁边的一位稍微胖些的医生一直在打听我们的情况,诸如老家是哪里的,带了多少钱,怎么会想到来宁波看病等。得知我们只带了1700元钱,“方医生”他们说那就先开一副药,吃好了再来买,还给我们留了联系方式,说服药过程中有不懂的还可以随时咨询。最后,我们一共支付了1490元药费。
  等药的时候,“复诊”女病人一直陪着我们。期间,我们一直催促,药何时能拿到。“医务人员”耐心地劝我们别着急,现在正在配药,好了会马上给我们送过来。过了20分钟,一红色编织袋扔在我们面前,里面一共30包中药,重达20多斤,提都提不动。
  提着药,我们和“女病人”一起下楼。她很热情,一直把我们送上出租车。我知道,她这是在盯梢。
  为了不引起“女病人”怀疑,我让出租车司机往宁大方向开。在附近绕了一圈后,回到第一医院附近,和同事汇合。
  收网
  4路人马联合行动
  非法行医窝点被端掉
  “收网”时间:5月6日中午11点
  地点:世纪广场12楼
  10点,收到同事王博的短信???病历册和药都已拿到!与王博接上头后,和贾磊还有同行,分头联系各相关执法部门。10:30,江厦派出所、宁波市卫生监督所、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曙分局、灵桥工商所4路人马齐聚世纪广场大门口,开始“收网”。
  5个人,3男2女,穿着白大褂,围坐在“泓升堂”等外卖。一看有人(民警穿便衣)冲进公司,他们一脸的茫然。随后,工商、药监、卫生监督所的执法人员也赶到。
  5个人自觉地将白大褂脱下,躲到所谓的休息室内“休息”。拒绝提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拒绝承认自己行医、拒绝出示身份证,“泓升堂”的5个“医务人员”,拒绝配合。
  在公司内,卫监、药监等执法人员从办公桌内翻出几十本患者的病历册,以及厚厚的一叠处方单。处方单上的药,几乎都一样。查看完后,卫监的执法人员说,这伙人很狡猾,尽玩文字游戏???病历册叫“咨询手册”,处方单叫“咨询便签”,此举就是不让执法人员找到处罚证据。“除了一部血压机、听诊器,其它什么医疗仪器都没有,这样就敢开诊所?”卫监人员看了直摇头。
  灵桥工商所执法人员说,墙面上挂着的“上海泓升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的营业执照,是有效的。但他们就是打着咨询的幌子,骗患者钱财。
  一扇紧闭的大门,引起了我们所有人的注意。民警要求“医务人员”打开,但一女子百般狡辩,说自己没有钥匙。
  执法人员直接踹门。这一踹,踹出了最有力的证据???办公室内,放着一麻袋的中药。讽刺的是,办公室内放着的这袋中药,药材成分居然和王博手里的一模一样。
  卫生监督处的科长何国华说,从初步的现场调查来看,这家公司,确实有医疗行为。至于药材是真是假,需要卫监和药监部门共同调查取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法律法规,这个应该是没有取得医疗许可的非法行医机构,接下来,卫监会根据相关条例,对该公司进行处罚,同时对这个非法窝点进行取缔。
  早在2006年,上海的“泓升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就曾经因为超出范围许可经营,被执法部门查处。
  2006年11月10日,上海的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泓升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莲子心中医门诊部,除了无法出具详细进货记录外,还明显超范围经营。
  ■提醒
  非法行医的新手段
  一、挂羊头、卖狗肉。先办营业执照,然后在写字楼租几间房,挂个门牌,再摆几台仪器,最后找几个医生、医托,一家“非法行医”点就此诞生。
  二、请来的医生,绝对是真的。具有医生执业资格,因为他们不想在这一环节上被相关部门抓住把柄。但是执业地点是需要审批的,这一点反正普通患者也不懂。
  三、玩文字游戏。病历册叫咨询手册、处方单叫“咨询便签”,上面不会写医生的名字,总之不留下任何痕迹。
  四、药品存放处,绝对保密。一般不放在公司内,放附近地方。即使相关部门来查处,可以以咨询为借口,趁机逃脱。
  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公司内没什么值钱的物品,一旦听到风声,立马走人。
  六、反侦察能力很强,遍布眼线。拿“泓升堂”来说,世纪广场大楼底下,有好几个望风的。一旦看见有人来查处,立即通知楼上,赶紧关门走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