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医疗器械发展之科研投入

医疗器械发展之科研投入

  据新医改方案,到2010年,全国将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此,国家将需增加千亿投入。

 

  不难预见,城乡医疗机构的不断扩容将为医疗器械厂商开辟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因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将从中受益, 尤其是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率先铺开,相关优势企业获得我国卫生系统升级的大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在保健品热销的同时,医疗器械厂商也是直接的受益者:


  一方面,患者在评估一家医院的实力时,医院医疗器械的配置情况逐渐纳入评估的重点,要对"症"下药,那么,就得先把"症"诊断得非常精与准;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们自己学起了当医生,医疗器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就意味着医疗器械市场又有了新的高地。

 

  沈阳斯麦德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董事长--Mr Pei就认为,"十年前,整个医疗器械市场基本上看不到什么中国制造的设备,而现在,在高端设备领域,像CTM、DSA等,都能看到中国生产的设备了。特别是在一些低端设备的市场上,国产设备做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说,整个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是向上走的"。

 

  然而,返观当下,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现状却让人感到迷茫。据统计,目前,国内有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大型跨国公司瓜分,且均是国内高端市场。如美国GE公司生产的CT机,德国西门子生产核磁共振成像装置,荷兰飞利浦的血管造影设备等。

 

  而我国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核准的医疗器械生产单位约12000家,但生产、销售能力比较强的企业不过10%,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产业规模偏小,缺乏核心的竞争力。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

 

  技术落后成为了在这一问题的上的众矢之的,也是这一问题的核心因素所在。但是技术只是现象,研发投入资金的不足、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人才的缺失才是实质所在。

 

  如同药品的研发,在医疗器械行业,研发资金的必要投入是制造厂商研发新产品、产品创新的保证,加之医疗器械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因此,研发资金的投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然而,资金投入不足成了当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通病。有参展商就坦承,作为一个民营医疗器械厂商,不太可能拿出很大一笔资金用在科研投入方面,而且一开始,国家也不可能给你很大的投入,只有你得到了国家、社会更多的认可,他才会加大对你的投入。

 

  因此,医疗器械厂商不可能做出一个庞大的计划,投入几百万、几千万来研发产品。归根结底,对于小规模化经营的医疗器械厂商来说,减少研发资金的投入实际上就是规避市场风险。

 

  而对于投入大量资金做研发的厂商来说,这里面也无不充满着担忧与无奈。这源于国家对医疗器械产品产权保护的缺失。武汉长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宇海也有深刻的体会,"一个产品独占鳌头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比如说你现在开发出了一个新品种,不出三个月,同样的一个产品就会马上出来,而且在价格方面肯定会低得多,这样的话,产品与产品的竞争就停留在了产品的价格竞争这方面。这样看来,你实际上投入了很多,但是最后的利润却比较薄"。

 

  在技术落后的表象的背后,GE医疗集团临床系统项目经理冀鲁先生则看到了人的问题。"我觉得技术落后只是一个现象,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我认为是人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冀鲁先生如此感慨到。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多达数万家,但专业对口的人才极其稀缺,供需矛盾极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随着国家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政策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如何解决各方面的难题以提高技术水平,迎接这一行业变革,将再次牵动医疗器械厂商的神经。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