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发表关于长非编码RNA研究的专题评论 |
![]() |
来源:分子细胞卓越中心2022-10-11 17:58
在陈玲玲《自然-方法》(自然方法),标题塔更高的分辨率和体内理解LNC RNA生物发表。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与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玲玲在《自然-方法》 (Nature Methods)发表了题为“LNC RNA生物发生和功能的趋势更高分辨率和体内理解”的主题评论,重点介绍了新技术应用于长非编码RNA研究带来的前沿进展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RNA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了超过10万条长的非编码RNA,它们以细胞和组织特异性、时空和亚细胞分布特异性的形式存在,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长非编码RNA的认知,但对长非编码RNA的生命周期和功能机制的全方位解码尚未完成。在讨论中,本文从我是谁、我何时被转录、我位于何处、我如何工作以及我做了什么等角度,重点讨论了长非编码RNA的产生、定位和功能。长非编码RNA的相互作用因子、结构和剂量效应;长非编码RNA缺失的生物学表型研究方法推进和拓展了对长非编码RNA功能的认识。同时,本文也指出了长非编码RNA分子的天然柔性、折叠性和结构异质性给相关研究带来的挑战,提出了第三代长阅读RNA测序技术、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基因编辑和碱基编辑技术的发展给长非编码RNA研究带来的新机遇,并提出了相关研究的新方向。
这项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和国家的支持。
长非编码RNA和长非编码RNA-蛋白质复合物的复杂生命过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都在使用100医疗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河北省医保局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08)
- 我国树立欠缺食物平安危险隐患外部申报奖励机制 (2025-07-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