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一劳永逸解决从SARS到Omicron乃至未来变种?发现致命冠状病毒共同特征! |
![]() |
来源:生物探索 2022-12-05 09:36
布里斯托大学生物化学学院的Christiane Schaffitzel教授和马克斯普朗克-布里斯托尔最小生物学中心的Imre Berger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布里斯托大学生物化学学院的Christiane Schaffitzel教授和马克斯普朗克-布里斯托尔最小生物学中心的Imre Berger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一项最新研究 The free fatty acid binding pocket is a conserved hallmark in pathogenic -coronavirus spike proteins from SARS-CoV to Omicron (图1)[1]。
图1 研究成果(图源:[1])
在研究中,这一团队对所有冠状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进行了仔细地检查。刺突糖蛋白简称S蛋白,可结合成蛋白三聚体装饰于冠状病毒的表面,能够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介导病毒侵入细胞,继而引发广泛的危害。继2020年在新冠病毒的S蛋白中发现了一个 口袋 (pocket)特征后,他们这次发现,这个特别的 口袋 存在于所有致命的冠状病毒中,而那些不具有这一特征的冠状病毒,只会引起轻度的感染和类似感冒的症状。
关于这个 口袋 ,研究团队在2020年就已经通过电子冷冻显微镜(electron cryo-microscopy,cryo-EM)以近原子的分辨率对新冠病毒的S蛋白进行成像,并在Oracle高性能云计算的支持下生成了3D结构。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在S蛋白的 口袋 中发现了埋藏在其中的小分子游离脂肪酸 亚油酸(linoleic acid,LA)。
图2S蛋白三聚体在电子冷冻显微镜下,橙色分子为LA(图源:[2])
LA是一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对于许多细胞功能来说都不可或缺,虽然人体不能自行合成,但可以从饮食中吸收。LA还在炎症和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者都是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LA还被用来维持肺部的细胞膜,使得我们能够正常呼吸。
而LA的存在,起到了闭锁S蛋白三聚体构象的作用。当S蛋白三聚体处于开放构象,将易于与宿主细胞表面的ACE2结合,而当S蛋白三聚体处于闭合构象时,处于非感染性形式,将减少与ACE2的结合。ACE2即紧张素转化酶2,已在2020年被确定为新冠病毒的功能性宿主受体。ACE2相当于人体细胞 大门 上的一个锁孔,给予了新冠病毒使用 钥匙 S蛋白开锁进门的可能。
使用新冠病毒感染人类上皮细胞的实验也给出了极具希望的结果,LA补充剂能够与新冠药物协同作用,抑制病毒的复制。先前利用S蛋白中类似的脂肪酸 口袋 开发出来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在治疗鼻病毒(一种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的人体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成功,病毒表面蛋白被锁定为无法与受体结合的构象。而另一项针对新冠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表明,患者体内包括LA在内的游离脂肪酸水平均显著降低。
在发现 口袋 和 口袋 中的LA后,研究人员仔细审查了新冠病毒的每一个变种,包括目前最受关注的Omicron,想要知道 口袋 是否依然保留。有趣的是,Omicron发生了诸多能够帮助其逃脱疫苗免疫保护的突变,但这个 口袋 始终存在。
当我们意识到这个口袋未曾改变时, 研究的主要作者、生物化学学院研究助理Christine Toelzer说, 我们回过头来问,多年前爆发的SARS病毒和MERS病毒是否也拥有这样的口袋? 结果表明,SARS病毒和MERS病毒也有这样的 口袋 ,并且可以通过几乎相同的机制结合LA。
Schaffitzel教授总结道: 我们提供的证据表明,从20年前爆发的SARS病毒到今天的Omicron,所有致命冠状病毒的口袋都保持不变。而LA能够与该口袋结合,消除病毒的感染性,LA的补充也能够抑制细胞内病毒的复制。对于将来出现的危险变种,我们预计也会存在这个口袋,这是我们击败病毒的切入口。
未来, LA或LA模拟物将有望成为抗冠状病毒的可靠候选,而且,脂肪酸早已在其他药物中作为赋形剂被大量使用,多种给药途径(鼻腔、肺部、口腔和静脉)都已确定其安全性。2020年12月,Schaffitzel教授还与他人一起共同创立了公司Halo Therapeutics,目前正积极利用游离脂肪酸配方开发泛冠状病毒抗病毒药物。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像消灭天花一样,彻底摆脱冠状病毒的威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河北省医保局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08)
- 我国树立欠缺食物平安危险隐患外部申报奖励机制 (2025-07-08)
- EAN2025:常见血检指标TyG或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下降速度! (2025-07-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