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批准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可减缓认知能力下降,但副作用引争议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3-01-11 10:20
去年,FDA批准了世界首个靶向Aβ的药物——aducanumab,但实际疗效缺乏证据,而且售价高昂(5.6万美元/年),以至于医生并不愿意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开这种药物。批准了一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 lecanemab,旨在减缓轻度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费用为每年26500美元,这一价格远低于FDA批准的上一款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ducanumab的每年5.6万美元的价格。

lecanemab同样由卫材(Eisai)和渤健(Biogen)合作开发,该药物的获批上市,基于2022年11月29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这项针对近1800名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能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减慢27%。
但临床试验结果中的不良反应引发争议,接受改药物治疗17.3%的患者出现了脑出血(安慰剂对照组为9%),12.6%的患者出现了脑肿胀(安慰剂对照组为1.7%)。但FDA还是批准了该药物上市。
2021年6月7日,FDA宣布加速审批卫材(Eisai)和渤健(Biogen)合作开发的单抗药物aducanumab(商品名Aduhelm)上市,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及轻度阿尔茨海默病。这是自2003年以来,FDA批准的首个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药,也是首个能阻止疾病进展的药物。

aducanumab
aducanumab获得FDA批准后,立即引发了巨大争议,临床试验显示,这款单抗药物能够清除大脑中的 -淀粉样蛋白(A ),但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其能够减缓或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进展。此外,该药物还存在副作用风险,在10mg/kg剂量组的1029名患者中,425名患者(41.3%)经历了淀粉样蛋白相关成像异常(ARIA)问题,362名患者(35.2%)出现ARIA脑水肿,其中94人出现了相关症状,例如头痛、意识模糊、头晕和恶心。197名患者(19.1%)出现了ARIA微出血,151名患者(14.7%)出现了ARIA表层铁沉积。在这些出现副作用的患者中,有14人情况严重。
2022年11月29日,卫材(Eisai)和渤健(Biogen)开发的另一款阿尔茨海默病药物lecanemab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这项针对近1800名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能够适度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恶化。
与aducanumab不同的是,lecanemab是一种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其通过与 -淀粉样蛋白(A )结合而发挥作用,前者则是A 单克隆抗体。

这些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18个月时间里每两周接受静脉注射lecanemab或安慰剂,研究人员用18分制来测量他们的认知能力。结果显示,lecanemab将患者病情恶化的时间推迟了大约5个月。此外,在研究期间,接受lecanemab的患者进展到疾病下一阶段的可能性要低31%。但对于这些变化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多大的影响,医生们意见不一。

但梅奥医学中心的阿尔茨海默病专家Ron Petersen博士认为,该药物的效果不大,但它在临床上是有意义的。因为即使只是延缓了几个月的疾病进展,也可以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能够独立生活/工作更久。
阿尔茨海默病协会首席科学家Maria Carrillo表示,这项临床试验很重要,因为它表明通过药物靶向淀粉样蛋白可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展,我们都知道这不是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我们都在试图真正理解它对减缓阿尔茨海默症意味着什么。
Maria Carrillo还表示,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延迟认知能力的下降有重要意义,能够让患者有更多时间与所爱的人在一起,能够更多地享受家庭生活,旅游、度假,以及完成遗愿清单。
靶向A 的药物可能会导致包括脑肿胀和脑出血在内的副作用,lecanemab也不例外,大约13%的受者出现了一种类型的肿胀。但卫材公司表示,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此外,据公开报告,lecanemab在临床试验中有两人死亡,这引发了人们对该药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的担忧。卫材公司表示,这两人因其他健康问题而服用血液稀释药物而死亡,因此这些死亡不能归因于阿尔茨海默病药物。
全世界有数以千万计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但仅有寥寥几种治疗方法或药物,而且都最多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实际上,科学家目前还不清楚阿尔茨海默病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一些理论认为 -淀粉样蛋白(A )的堆积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靶向A 的药物却鲜有成功。
去年,FDA批准了世界首个靶向A 的药物 aducanumab,但实际疗效缺乏证据,而且售价高昂(5.6万美元/年),以至于医生并不愿意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开这种药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西藏社保系统完成跨越式倒退 织密高原“平易近生保证网” (2025-10-23)
- 重磅!杭州医保新政宣布!来岁1月1日起施行 (2025-10-23)
- “搞笑诺贝尔奖”研究,再登Cell子刊:人类也可以通过肛门呼吸,关键时刻能救命,已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2025-10-23)
- 反复腹痛腹泻、家族里多人中招?新研究找到溃疡性结肠炎关键基因 OTUD3,从根源修复肠道屏障有戏了! (2025-10-22)
- Cell Rep:肠道菌群竟会“自制快乐素”?两种益生菌联手改善肠易激综合征 (2025-10-22)
- 招聘启事-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尹茂鲁课题组 (2025-10-22)
- 从“跟跑”到“领跑” 国产医疗配备“利器”层出 (2025-10-22)
- 人均预期寿命79岁!安康中国建设“成色足” (2025-10-22)
- 《自然》子刊:华西医院大规模队列研究揭示,一些血液生物标志物或可预测抑郁症风险! (2025-10-22)
- 斯蒂瓦那托集团即用型预灌封注射器能够保证获得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要求的公告机构意见,兼顾产品安全性与性能 (2025-10-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