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医疗器械大餐 外资将是“充饥者”

医疗器械大餐 外资将是“充饥者”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公布实施以来,创造了巨大的医疗器械产品需求。4月14日,“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现场交流会在重庆召开。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200亿元,增长率高达23%。据预测,今后五年间,中国整个医疗仪器与设备市场规模将翻一番。
 

  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中逾八成被跨国企业垄断,导致“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难解。跨国企业强势“跑马圈地”,我国自主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形势,本土企业如何走出困境?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是否能让自主创新的路越走越宽?


  目前,我国企业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5年。医疗设备行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牵涉学科很广的综合性产业,技术门槛很高,跨国医疗器械生产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包括心电图机、CT、磁共振等高端医疗器械基本看不到国产品牌,超声波仪器等领域中跨国企业的垄断份额甚至超过90%。


  其中,GE、西门子、飞利浦等几大跨国巨头基本瓜分了中国医疗设备的高端市场,GE和飞利浦在华的医疗设备业务都出现两位数的增长,而西门子称,其目标是医疗影像设备在华销售增幅高于市场预计的年增长率10%。
 

  一向专注高端医疗器械的跨国医疗企业开始关注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纷纷布局中低端产品生产、销售。2011年医疗器械博览会上,GE、飞利浦、佳能、锐珂等纷纷展示其针对县、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而开发的新产品,乃至包括金融服务、医疗信息化服务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近年来,我国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较快,在一些高端数字化医疗设备的研制上有所突破,但从总体水平上看,由于起步晚,企业小“散”乱,尚未形成标志性产品、核心竞争力、国际化品牌,与发达国家还存在阶段性的差距。“国内相关企业大都做低端组装,无核心技术。”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戴建平教授日前在“2011年中美磁共振高峰论坛”上表示。


  我国自主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严峻形势:医疗器械市场有被国际巨头“鲸吞”的危险!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原副会长郑全录表示,跨国企业强势“跑马圈地”,“其结果是价格居高不下,同时也加剧了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如何突破?专家分析,未来我国医疗器械发展将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技术和产品研发,另一方面是产业平台搭建和基地建设。在新医改的稳步推行下,加大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是目前的重点,行业“散、乱、差”的局面亟待改善,实现健康发展。


  以磁共振设备研发为例。随着核磁进入3.0T时代,未来高端核磁产品将会成为医院采购的重点产品。以美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
 

  中国13亿人口,仅拥有核磁共振设备2300台,核磁共振的价格,对于我国2万余家县级医院而言难以承受。美时医疗领先全球的高温超导线圈技术,采用“换镜头”的方法,做到了在不增加场强的条件下取得成像质量的大幅度的提高,可有效降低磁共振诊断的费用。


  目前,美时医疗企业在中国医药城设立了一期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年产能达180台,其建成标志着中国大型医疗设备??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研发和生产走向标准化、规模化。据悉目前美时医疗已着手建设其二期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