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药总厂恶臭扑鼻扰居民 |
![]() |
随着夏季到来,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周边工作和生活的市民一直被该厂排放的刺鼻怪味困扰。2007年8月,哈尔滨市环保局曾召开现场会,向社会通报,哈药总厂要在当年采取措施解决异味污染。近日,有群众投诉,药厂依旧隔三岔五排放难闻的怪味,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工作、生活,甚至健康。
市民:半夜经常被熏醒
来到位于学府路的哈药总厂,当车行使到电表厂时,一股呛人的怪味便涌进车内。很多附近的居民都说,这就是哈药总厂排放出的异味。
家住南岗区保健路251号的花女士说:“怪味常年存在,这里的居民每天都在忍受着。有条件的早都搬走了。”学府路125号一家食杂店的店主说,他住在这里多年了,“半夜经常会被药厂排放的臭味熏醒。”
哈药总厂周边除了密集的居民区外,还有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大学,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医院等大专院校和医疗机构,而这些大专院校和医疗机构内的教师、学生、病患也深受“怪味”之害。
哈尔滨医科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表示,“焦糊的气味中混杂着恶臭,和生产青霉素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气味很相似。每次出现这样的怪味我们就得像躲避瘟神一样,立刻关门关窗。”她说:“气味开始的时候是全天候的,现在是时轻时重,白天也会断断续续地闻到,但大部分集中在晚上9点以后。”
专家:异味对健康有影响
那么,“怪味”是否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呢?
省政协委员、哈医大二院超声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田家玮教授曾在2008、2009年分别联合51名、47名政协委员进行联名提案,分析了药厂“怪味”的危害性,他们在提案中说:“我们对哈医大校园内空气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氨、COD(有机物)均超过国家标准很多,硫化氢气体超标达1550倍,氨气体超标达20倍左右,对药厂排放的废水进行检测,氨氮、硫化氢、甲醛、酚、COD、二硫化碳等均超过国家标准很多倍。”委员们提出了整改、搬迁、核心部分搬迁等一系列建议。
一位药理专家说,长期吸入青霉素类抗生素废气可导致隐性过敏,少数发生严重过敏。还可产生抗生素耐药性;此外,还会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等神经毒性反应。
哈尔滨医科大学一位专门从事环境卫生研究的副教授表示,他们曾专门做过一份关于药厂废物排放对附近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报告,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气味及其气味强度实验。一组是药厂周边学习生活的人群,另一组相对较远。这位副教授表示,通过实验了解到,药厂周边学习生活的人群表现出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等症状。可以看出,药厂排放的废物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药厂:一直在“治理”就是不见效
哈药总厂周边学校教师、居民反映,这些年来他们多次找药厂进行交涉,药厂也表示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整改。可是为什么年年投入大量资金整改,却见不到效果呢?
据了解,2007年8月,哈尔滨市环保局曾召开现场会,对哈市多处异味源调查治理情况进行通报,哈药总厂是主要异味源之一。根据当时哈市环保部门对外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哈药总厂处于城市上风向,向大气散发的异味主要来自于青霉素车间产生的发酵气味,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等挥发性气体。
针对异味扰民,哈市环保部门和企业组织专家共同研究了治理方案和计划并排出了日程表。当时,环保部门通报说,哈药总厂确定了异味深度治理方案,投资5万元改进苯乙酸吸收塔工艺和进气方式,彻底消除青霉素车间发酵气味,该工程定于2007年8月15日完成;哈药总厂投资200万元增加一套消除蛋白烘干气味的处理设施,2007年10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此外还将对污水处理厂生物池前端进行密封,用管道将气体收集到气味处理设施中,尽可能减少污水处理厂静态挥发臭气,该工程也定于2007年9月15日前竣工投用。可是,两年了,“怪味”依然在侵扰周边的群众。
评论:“做药的人不能做对人有害的事儿”
“做药的人不能做对人有害的事儿”,一个不言自明道理,如果被人真真切切地说出来,就难免有几分“黑色幽默”的意味。药厂排放“怪味”,市民叫苦不迭,而且旷日持久,这样一个“黑色幽默”的现实版本,应引起我们进行一番严肃的思考--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对社会和环境承担相应的责任?
不能很好地履行、甚至逃避社会责任的企业,是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波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教训。
从深层上讲,企业是市场主体,伴随市场竞争产生;同时,企业也是社会成员,伴随社会进步发展。企业竞争力既来自产品竞争力,同时也来自社会影响力。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的作用日益凸现,已经不亚于产品竞争力。甚至可以说,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是继资本价值规律、组织形式股份制规律、管理人员专业化规律、国际市场一体化规律之后出现的又一新的企业发展规律,即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规律。“做药的人不能做对人有害的事儿”,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追问。做药,是为了人的健康,排放“怪味”,损害人的健康。同时出现在一个企业身上,实在令人费解。

- 相关报道
-
- Cancer Cell:张建军/吴佳/朱波团队发现肺癌的“癌前拦截”靶点——TIM (2025-05-11)
- Science: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人类肠道真菌可以逆转小鼠的肝脏疾病 (2025-05-11)
- 《癌细胞》:“上医治未癌”!华人科学家发现,针对TIM (2025-05-11)
- Cancer Cell:徐淼/李贵登/曹素梅团队通过T细胞测序,实现鼻咽癌早期诊断 (2025-05-10)
- 北京理工大学发表最新Cell论文,发现细菌抗噬菌体免疫新机制 (2025-05-10)
- 罗氏宣布投资超20亿人民币,在华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 (2025-05-10)
- PNAS:每晚只睡4小时却精力充沛,新研究又发现了一个“高效睡眠”的秘密! (2025-05-10)
- Immunity:哈工大黄志伟团队揭示γδ T细胞感知磷酸抗原激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2025-05-09)
- "愈见幸运孚"伤口周 :孚诺医药以科普领航,推动伤口护理科学化 (2025-05-09)
- 《细胞》子刊:1/3中国人受神经系统疾病困扰!首医/疾控团队分析我国近30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老龄化是主动驱动因素 (2025-05-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