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诊疗方案第二次修订 |
![]() |
卫生部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组织专家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昨天,新方案正式印发。新方案不仅明确划定了甲流高危病例、重症病例的范围,同时调整了对轻症患者的用药原则。
新方案指出,约10%病例可不发热。一般的病人通常仍然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腹泻。
此外,在治疗方面,对轻症患者的用药原则亦有所改变。方案提出,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的(可自愈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相反,对于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
高危病例指患甲流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妊娠妇女;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
重症病例当确诊或疑似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为重症病例:合并肺炎和/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患者至少在家隔离7天
方案指出,居家治疗甲流须经患者本人同意,居家隔离治疗的患者应该是仅有一般性流感症状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无其他并发症,非流感高危人群。
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儿童有可能超过7天。
居家患者尽量单间居住
居家隔离治疗时,患者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患者宜使用单独卫生间,使用后应立即通风,并进行清洁和消毒。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需戴外科口罩。
出现7状况应立即入院治疗
方案称,基层医师将按照《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和随访。每日监测体温和病情变化并报告,每日不少于2次。
患者病情出现以下变化时,基层医师应及时将患者转至定点医院诊治:持续高热;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呼吸困难或胸痛;口唇紫绀;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神志改变;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固定1名家庭成员照顾患者
方案强调,要尽可能相对固定1名家庭成员照顾、接触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的流感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照顾、接触患者的家庭成员外出时应戴外科口罩,减少传播疾病的可能。
家庭成员中的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接触。所有家庭成员与患者密切接触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并做好个人防护。直接接触患者后,或处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患者废弃物单独收纳
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纸巾等物品要妥善处理,应放入单独垃圾袋。患者使用的餐具、衣物应单独清洗,单独使用。
患者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家庭成员出现继发的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
患者外出时须戴口罩
方案明确指出,隔离观察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离家;如需离家(如到医院就诊)必须要戴外科口罩。无特殊情况,正规的药房或商店销售的外科口罩即可满足个人防护需求。
同时,要注意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口罩大小必须完全遮盖住口鼻,佩戴时尽可能缩小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缝隙。尽量保持口罩干燥,潮湿后必须更换。摘掉口罩后必须使用肥皂洗手或用酒精对手进行消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Mater Today Bio:干细胞球联手纳米颗粒水凝胶精准改善糖尿病创面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新突破 (2025-07-08)
- J Anim Sci Biotechnol研究揭秘美味密码:益生菌联手重塑肠道菌群,经肠-肌轴提升猪肉鲜味与品质 (2025-07-08)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自然》子刊:刷新认知!哈佛团队发现,乙肝病毒自身或不致肝癌,但会增强致癌物的作用 (2025-07-07)
- 《科学》子刊:科学家揭示帕金森病中不同的发病轨迹,或为定义亚型和治疗靶点提供新见解! (2025-07-07)
- 《细胞》破解常见痴呆的治疗难题!“老药新用”有望恢复大脑功能 (2025-07-07)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4篇Cell论文:高度血管化的肺/肠道类器官;修复血管性痴呆;自身免疫病新疗法;同义突变调控性状 (2025-07-07)
- 内蒙古安迪科同位素诊疗药物生产中心举行奠基仪式 (2025-07-06)
- 同济大学《Nature》子刊发文:揭示糖酵解重编程与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协同抗癌机制 (2025-07-06)
- Mol Cell 封面论文:王晓东院士团队揭示程序性坏死引发炎症的新机制 (2025-07-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