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化妆品禁用语引来化妆品企业热议

化妆品禁用语引来化妆品企业热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一段时间就《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以下简称《禁用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化妆品企业就此热议纷纷,提出了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禁用语”能多大程度地实现和执行,现在市面上众多成功、不成功的妆字号产品均涉“禁用语”,执行禁令存在难度;另一方面,近几年“药妆”产品风行,此类产品是营销学上定义范畴,批号是妆字号,传播上靠近药字号,销售渠道以药店、商超为主,以体现专业性,而产品名称中均涉及禁令。

 

  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表示,部分化妆品企业已上书监管部门相关材料,论述将“中草药”列于化妆品标识禁语,会给国内日化行业带来的震动和深层次问题,建议药监部门采取“提高中草药添加剂与化妆品标准”的方式对市场进行规范。

 

  企业同时呼吁,我国应系统地建立起自己完整的美容中草药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及检验检疫制度、包装及标签制度,推动我国中草药标准与国际接轨。监管部门如能在此方面加强监管,将有助于整个行业产品品质的提高。

 

  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胡国胜表示,目前国内尚无中药或西药应用化妆品的行业标准,但行业内已有一套公认的效果衡量方式。这类产品针对的受众是问题肌肤人群为主,如防脱、去屑、祛痘、祛斑、美白、抗老化、除螨、脱毛、狐臭等。“泛药妆”产品的典型特征是将产品功能化,如果《禁用语》能严格执行,必然使之受冲击。

 

  业内人士透露,几年前相关部门也曾颁布《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范》,曾列出禁止标注的用语近百个,“中草药”等也在被禁之列。与《禁用语》相对照,不难发现有很多用语是做了重申的。


  回顾这几年的化妆品广告,各类媒体广告“疗效吹嘘风”扑面而来,禁用语被偷换了概念,规定变成了一纸空文。合法企业欢迎监管部门严管化妆品市场,但制定的政策应当利于执行,并能使之转化成对一些有资源和能力的企业的机会,以淘汰不良企业。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