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价和药价相差大 |
![]() |
8月18号,被寄予厚望的新医改,迈出了医疗体制改革的第一步。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一来是盼着我们身体健康,二来看病麻烦不说,最主要就是药价高。
对于新医改,作为一份负责任的报纸,我们也恨不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此,本报特开设“关注新医改”系列报道,通过调查、体验等方式,全方位探讨医改的可行性以及带来的变化感受。
出厂价只有几元的药,卖给患者时价格却变成了几十元,出厂价十几元的药,卖给患者时价格甚至变成了上百元、上千元。药品价格高昂,已成为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却始终未能得以解决的焦点之一。
药价这么高究竟是什么原因?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患者,中间有些什么程序?新医改如何克服这一顽疾?多个环节的业内人士,揭开了药价居高不下的“神秘面纱”。
药价“翻筋斗” 谁是幕后推手?
湖北某代理公司业内人士昨日介绍,由于药品从厂家到患者手中,必须经过代理公司?招标?医院这个环节,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是代理公司赚了这笔利润。其实并不是这样,国家规定药品必须商业配送,这意味厂家即使找到了代理公司也不是一劳永逸,只有药品进到医院,再通过医生开到患者手中,这才完成了销售。
该人士表示,代理公司要负责招标、进医院还有配送(这里指的是新药,老药通过医药批发公司)、包括交税等,其中代理公司赚取8%?10%的利润,如一盒注射用阿奇霉素,出厂价1.3元,到代理公司后价格变为3.4元,再到医院后则变为27元,而中间相差的23.6元并非落进了代理公司的荷包,而是进行了利润分成。
这一点,我国著名医药集团的销售负责人得到了证实,该负责人介绍,代理公司要负责配送,需要人力物力的费用,他们赚取8到10个点可以理解,但更为重要的是代理公司要负责和厂家一同把药销进医院,且目前药企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个品种存在上千个不同厂家的药,所以要让医生开某个厂家的药并非易事。
“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益。”该负责人说,这其中的利益链条非常长,比如分管院长、药剂科主任、药事委员、医生,甚至负责仓库的人员、财务人员等,一个都不能少。这其中,医生所占的份额很大,多的可达到40%,而分管领导则是“一次性打发”,医药代表再从中获利20%左右,医院加成15%,这样药价就被抬得很高了。
还是以一盒注射用阿奇霉素为例,出厂价1.3元,卖价27元,其中代理公司赚取2.1元,医生赚取10.8元左右,医院赚取4.05元,医药代表赚取5.4元,剩下的“打发”各环节之后,到了患者手中,药品价格就翻了20倍。
玩了个“变脸” 它便身价倍增
在药品总销售额里,新药几乎占据了九成江山。何为新药?部分老旧药品更换了包装、名称后重新上市,此类药品即被称为新药。除此之外,新药还包括和廉价老药、基本用药目录里的药形成对比的药。
“现在所有的针剂,除了老药外几乎都是新药,利润惊人,翻10倍都算少的。”一位从业十年的业内人士表示。他提供了一份比较表,比如说注射用的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规格为0.2g×100ml)出厂供货价格为4.20元,但经层层加价,医院售价45元,翻了11倍左右,而用于肝炎治疗的注射用胸腺五肽的利润则更加惊人,规格为1mg×1支的出厂价为4元,售给患者时价格竟达到192元,甚至更高。
今年29岁的吴小姐,最近因轻度肺炎、感冒打了半个月吊针,仅抗生素就用了2000多元。她每天打的药价格为100多元一支,但问起药名等信息时,她并不知道打的是什么药,只是按照医生的吩咐开了针剂。而同样是轻度肺炎、感冒的医药业内从业者小周,拒绝使用贵药而使用老药头孢一代,仅用了200多元,与吴小姐的花费相差近10倍。
声音
抑制药价难道真就无“方”可寻?
新医改方案提出,医生不再收受回扣,而是提高待遇。对此,一位专家坦言,收受回扣已经成为政府投入不足的医疗体制下的一个顽疾。
“凭死工资,专家如何过上买车买房的日子?”该专家坦言,省级三甲医院一个教授级专家能在医院拿到的工资差不多在每月5000元左右,大量的灰色收入来自药品回扣,而回扣有多少,难以估计。
但同时,医生的阳光收入的确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比例,现在本科毕业生勉强可进社区医院,好一点的医院连博士都进不去。苦读了数年医学,实习了几年,每天还担负着重担,巨大的压力和付出让医生产生怨气,我省一家三甲医院副教授默认了收回扣才能平衡的说法:“如今医生在中国并不是体面的职业,有时还要被患者殴打,如此当医生,估计下一代就没医生了。”
但有专家指出,杜绝回扣基本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彻底的解决办法还是医药分开,提高医生的待遇,让药品不再与医生的收入挂钩,但这不仅需要强大的财力做支撑,而且就目前习惯了收巨额回扣的医生来说,待遇加到多少会令他们满意?这太难了。
回扣是否能禁?厂家认为,药品的出厂价并不高,如果政府能出面进行配送,则不再需要代理公司和其中的重重环节,或许药价能降下来。若回扣不能禁,目前的基本药物目录只怕依然是摆设,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生可以有各种理由不选择基本药品目录中的药,那么药价高就难以解决。
医药网新闻
对于新医改,作为一份负责任的报纸,我们也恨不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此,本报特开设“关注新医改”系列报道,通过调查、体验等方式,全方位探讨医改的可行性以及带来的变化感受。
出厂价只有几元的药,卖给患者时价格却变成了几十元,出厂价十几元的药,卖给患者时价格甚至变成了上百元、上千元。药品价格高昂,已成为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却始终未能得以解决的焦点之一。
药价这么高究竟是什么原因?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患者,中间有些什么程序?新医改如何克服这一顽疾?多个环节的业内人士,揭开了药价居高不下的“神秘面纱”。
药价“翻筋斗” 谁是幕后推手?
湖北某代理公司业内人士昨日介绍,由于药品从厂家到患者手中,必须经过代理公司?招标?医院这个环节,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是代理公司赚了这笔利润。其实并不是这样,国家规定药品必须商业配送,这意味厂家即使找到了代理公司也不是一劳永逸,只有药品进到医院,再通过医生开到患者手中,这才完成了销售。
该人士表示,代理公司要负责招标、进医院还有配送(这里指的是新药,老药通过医药批发公司)、包括交税等,其中代理公司赚取8%?10%的利润,如一盒注射用阿奇霉素,出厂价1.3元,到代理公司后价格变为3.4元,再到医院后则变为27元,而中间相差的23.6元并非落进了代理公司的荷包,而是进行了利润分成。
这一点,我国著名医药集团的销售负责人得到了证实,该负责人介绍,代理公司要负责配送,需要人力物力的费用,他们赚取8到10个点可以理解,但更为重要的是代理公司要负责和厂家一同把药销进医院,且目前药企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个品种存在上千个不同厂家的药,所以要让医生开某个厂家的药并非易事。
“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益。”该负责人说,这其中的利益链条非常长,比如分管院长、药剂科主任、药事委员、医生,甚至负责仓库的人员、财务人员等,一个都不能少。这其中,医生所占的份额很大,多的可达到40%,而分管领导则是“一次性打发”,医药代表再从中获利20%左右,医院加成15%,这样药价就被抬得很高了。
还是以一盒注射用阿奇霉素为例,出厂价1.3元,卖价27元,其中代理公司赚取2.1元,医生赚取10.8元左右,医院赚取4.05元,医药代表赚取5.4元,剩下的“打发”各环节之后,到了患者手中,药品价格就翻了20倍。
玩了个“变脸” 它便身价倍增
在药品总销售额里,新药几乎占据了九成江山。何为新药?部分老旧药品更换了包装、名称后重新上市,此类药品即被称为新药。除此之外,新药还包括和廉价老药、基本用药目录里的药形成对比的药。
“现在所有的针剂,除了老药外几乎都是新药,利润惊人,翻10倍都算少的。”一位从业十年的业内人士表示。他提供了一份比较表,比如说注射用的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规格为0.2g×100ml)出厂供货价格为4.20元,但经层层加价,医院售价45元,翻了11倍左右,而用于肝炎治疗的注射用胸腺五肽的利润则更加惊人,规格为1mg×1支的出厂价为4元,售给患者时价格竟达到192元,甚至更高。
今年29岁的吴小姐,最近因轻度肺炎、感冒打了半个月吊针,仅抗生素就用了2000多元。她每天打的药价格为100多元一支,但问起药名等信息时,她并不知道打的是什么药,只是按照医生的吩咐开了针剂。而同样是轻度肺炎、感冒的医药业内从业者小周,拒绝使用贵药而使用老药头孢一代,仅用了200多元,与吴小姐的花费相差近10倍。
声音
抑制药价难道真就无“方”可寻?
新医改方案提出,医生不再收受回扣,而是提高待遇。对此,一位专家坦言,收受回扣已经成为政府投入不足的医疗体制下的一个顽疾。
“凭死工资,专家如何过上买车买房的日子?”该专家坦言,省级三甲医院一个教授级专家能在医院拿到的工资差不多在每月5000元左右,大量的灰色收入来自药品回扣,而回扣有多少,难以估计。
但同时,医生的阳光收入的确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比例,现在本科毕业生勉强可进社区医院,好一点的医院连博士都进不去。苦读了数年医学,实习了几年,每天还担负着重担,巨大的压力和付出让医生产生怨气,我省一家三甲医院副教授默认了收回扣才能平衡的说法:“如今医生在中国并不是体面的职业,有时还要被患者殴打,如此当医生,估计下一代就没医生了。”
但有专家指出,杜绝回扣基本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彻底的解决办法还是医药分开,提高医生的待遇,让药品不再与医生的收入挂钩,但这不仅需要强大的财力做支撑,而且就目前习惯了收巨额回扣的医生来说,待遇加到多少会令他们满意?这太难了。
回扣是否能禁?厂家认为,药品的出厂价并不高,如果政府能出面进行配送,则不再需要代理公司和其中的重重环节,或许药价能降下来。若回扣不能禁,目前的基本药物目录只怕依然是摆设,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医生可以有各种理由不选择基本药品目录中的药,那么药价高就难以解决。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京剧登上Cancer Cell封面:来自中山大学马骏院士团队 (2025-05-15)
- 中国智造引领再生医美新发展 aphranel优法兰魔法CC针全球首发 (2025-05-15)
- 亿达科创“AI智服”赋能药企认知价值可持续增长 (2025-05-15)
- 双向免疫调节剂-京生·脾氨肽口服溶液:打破过敏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恶性循环,守护儿童自由呼吸 (2025-05-15)
- 染料敏化稀土纳米光热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5-05-15)
- 新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本平衡规划 (2025-05-15)
- 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却精力充沛!我国学者发现,这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天然短睡眠 (2025-05-15)
- 张锋的学生创立新公司,8500万美元首轮融资,聚焦体内CAR (2025-05-15)
- Nature:告别“挨针”?鼻腔疫苗——呼吸道感染的终极防御新策略! (2025-05-14)
- JITC:浙大团队发现,BCL (2025-05-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