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成药出口形成下滑趋势 |
![]() |
今年1-6月份,我国中成药累计进出口额1.52亿美元,中成药进出口额占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的16.67%,同比下降5.79%。2-4月中成药累计进出口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中成药累计进口7678万美元,同比下降6.19%;出口额累计7530万美元,同比下降5.38%,今年我国中成药出口的下滑趋势基本形成。
上半年,我国出口中成药到1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4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同比显示为增长,但中成药的主要出口地区仍是中国香港、日本和美国。上半年,出口中成药至中国香港的前三名企业分别为: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出口分公司。
目前,国有企业在出口中仍占据显著地位,上半年出口前十名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据7个名额。其中拥有独家品种的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口增长迅速,据医保商会统计,这两家企业上半年对香港市场的出口增幅都在100%以上。
资源型产品走俏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和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份额占到整个中成药出口份额的25%左右,其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出口平稳,而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则同比增长13%,其中独家品种领衔的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口增长迅速。
据医保商会中药部霍卫介绍,上半年以来云南白药出口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原生药材基地建设、市场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而且其三个主要品种的原料多为云南特有的野生药材,因长期无序采挖,资源日渐枯竭,加上市场需求量大幅上升,市场价格直线上涨,使该公司的经营成本急剧攀升,上半年该公司整体中成药产品出口平均价格上升24.57%,出口量为15.73吨,出口金额为127.78万美元,金额同比增长69.45%。
另外,由于我国养驴业较滞后,驴皮严重短缺,阿胶供应不足,东阿阿胶的产品出口量和出口价格大幅提升,价格从2000年起连续10年上涨不止。进入2009年后,阿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逆势走强,价格不但未降,反而大幅飙升。由上年的280-300元(每千克价),飙升至355-370元,同比增长25%,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下逆势走强的一匹“黑马”,引起药界同仁的密切关注。对2000-2009年全国药材市场阿胶价格10年走势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为80元,2002年上涨至100元,2004年又涨至160元,2007年再涨至260元,2008年已升至300元,今年5月已飙升至370元高位。阿胶短缺已成定局,价格上涨已属必然,从目前的形式来看,今年下半年阿胶出口量同比难有突破,但是阿胶的价格有望突破400元大关。
出口越南将增加
根据上半年的数据,中东地区贸易额跌幅明显,韩国的贸易量大增。但是这些变动并不能代表下半年的出口形势。
据霍卫介绍,上半年“中式成药”出口较去年同期有一定下降,其中中东地区降幅达79%,主要是新加坡在厦门的一家对阿联酋出口万金油的独资企业出口有所下降所致。1-6月,我国对韩国出口“中式成药”同比有所增长,出口金额为166万美元,但这种同比增长不具有连续性,并不能代表韩国市场的需求明显增长。
据医保商会调查研究显示,下半年中成药的市场机遇在东南亚。今年上半年,中国对越南市场中成药出口大幅增加。越南本土的中成药工业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低,中成药专业生产厂至今还没有达到GMP认证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越南医药市场的需求。越南每年市场消费的中成药有60%来自进口,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上半年,中国对越南出口中成药较去年同比增幅较大,前几名出口企业的平均增幅在25%左右。可以预见,在下半年,中成药出口越南的量还会增加。
国企当先
我国中成药出口企业共计47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5%。国有企业仍为中成药出口主体,上半年出口额为4449万美元,占整个中成药出口的59%,出口较去年同期下降2.6%,因国有中成药企业及其产品一般具有较高的品牌信誉、较大的生产规模、独立的知识产权和较为固定的市场消费人群,所以上半年整体出口略有下滑,但降幅不大。
上半年三资企业出口中成药1309万美元,出口较去年同期下降18.5%,占整个中成药出口的17%,出口有一定降幅。其中,中外合资企业的出口降幅为13%,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降幅为22%。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亚、德国和菲律宾等国的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对这些市场出口的外商企业业绩下滑明显。因为我国中成药的传统出口市场中国香港和日本的需求较为稳定,所以主要出口市场在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外商企业的出口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都有较大增长。
医药网新闻
上半年,我国出口中成药到1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4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同比显示为增长,但中成药的主要出口地区仍是中国香港、日本和美国。上半年,出口中成药至中国香港的前三名企业分别为: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出口分公司。
目前,国有企业在出口中仍占据显著地位,上半年出口前十名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据7个名额。其中拥有独家品种的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口增长迅速,据医保商会统计,这两家企业上半年对香港市场的出口增幅都在100%以上。
资源型产品走俏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和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份额占到整个中成药出口份额的25%左右,其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出口平稳,而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则同比增长13%,其中独家品种领衔的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口增长迅速。
据医保商会中药部霍卫介绍,上半年以来云南白药出口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原生药材基地建设、市场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而且其三个主要品种的原料多为云南特有的野生药材,因长期无序采挖,资源日渐枯竭,加上市场需求量大幅上升,市场价格直线上涨,使该公司的经营成本急剧攀升,上半年该公司整体中成药产品出口平均价格上升24.57%,出口量为15.73吨,出口金额为127.78万美元,金额同比增长69.45%。
另外,由于我国养驴业较滞后,驴皮严重短缺,阿胶供应不足,东阿阿胶的产品出口量和出口价格大幅提升,价格从2000年起连续10年上涨不止。进入2009年后,阿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逆势走强,价格不但未降,反而大幅飙升。由上年的280-300元(每千克价),飙升至355-370元,同比增长25%,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下逆势走强的一匹“黑马”,引起药界同仁的密切关注。对2000-2009年全国药材市场阿胶价格10年走势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为80元,2002年上涨至100元,2004年又涨至160元,2007年再涨至260元,2008年已升至300元,今年5月已飙升至370元高位。阿胶短缺已成定局,价格上涨已属必然,从目前的形式来看,今年下半年阿胶出口量同比难有突破,但是阿胶的价格有望突破400元大关。
出口越南将增加
根据上半年的数据,中东地区贸易额跌幅明显,韩国的贸易量大增。但是这些变动并不能代表下半年的出口形势。
据霍卫介绍,上半年“中式成药”出口较去年同期有一定下降,其中中东地区降幅达79%,主要是新加坡在厦门的一家对阿联酋出口万金油的独资企业出口有所下降所致。1-6月,我国对韩国出口“中式成药”同比有所增长,出口金额为166万美元,但这种同比增长不具有连续性,并不能代表韩国市场的需求明显增长。
据医保商会调查研究显示,下半年中成药的市场机遇在东南亚。今年上半年,中国对越南市场中成药出口大幅增加。越南本土的中成药工业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低,中成药专业生产厂至今还没有达到GMP认证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越南医药市场的需求。越南每年市场消费的中成药有60%来自进口,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上半年,中国对越南出口中成药较去年同比增幅较大,前几名出口企业的平均增幅在25%左右。可以预见,在下半年,中成药出口越南的量还会增加。
国企当先
我国中成药出口企业共计47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5%。国有企业仍为中成药出口主体,上半年出口额为4449万美元,占整个中成药出口的59%,出口较去年同期下降2.6%,因国有中成药企业及其产品一般具有较高的品牌信誉、较大的生产规模、独立的知识产权和较为固定的市场消费人群,所以上半年整体出口略有下滑,但降幅不大。
上半年三资企业出口中成药1309万美元,出口较去年同期下降18.5%,占整个中成药出口的17%,出口有一定降幅。其中,中外合资企业的出口降幅为13%,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降幅为22%。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亚、德国和菲律宾等国的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对这些市场出口的外商企业业绩下滑明显。因为我国中成药的传统出口市场中国香港和日本的需求较为稳定,所以主要出口市场在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外商企业的出口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都有较大增长。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京剧登上Cancer Cell封面:来自中山大学马骏院士团队 (2025-05-15)
- 中国智造引领再生医美新发展 aphranel优法兰魔法CC针全球首发 (2025-05-15)
- 亿达科创“AI智服”赋能药企认知价值可持续增长 (2025-05-15)
- 双向免疫调节剂-京生·脾氨肽口服溶液:打破过敏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恶性循环,守护儿童自由呼吸 (2025-05-15)
- 染料敏化稀土纳米光热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5-05-15)
- 新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本平衡规划 (2025-05-15)
- 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却精力充沛!我国学者发现,这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天然短睡眠 (2025-05-15)
- 张锋的学生创立新公司,8500万美元首轮融资,聚焦体内CAR (2025-05-15)
- Nature:告别“挨针”?鼻腔疫苗——呼吸道感染的终极防御新策略! (2025-05-14)
- JITC:浙大团队发现,BCL (2025-05-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