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沉默会成为男人的专利? |
![]() |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人开始搞不明白,无论是热恋阶段,还是初婚时期的那个男人,他的语言细胞曾经是多么的发达,如今,这是怎么了?结婚才几年啊,他竟成了“闷罐子”。其实,男人有很多缄默的方法,每一种都可能是一次推心置腹的心灵对话的开始。前提是,你要知道他们真正想说什么,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
用沉默来调理身心
男孩从小就接受着征服世界、顶天立地、承担责任之类的“脊梁”教育:当他们成人后,无论面对多么无奈的疲惫,多么艰难的挫折,多么残酷的打击,多么沉重的负担,多么巨大的压力……他们都不能像女人那样可以通过哭来宣泄,通过眼泪冲刷,通过倾诉排遣。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沉默。在沉默中反思,在沉默中调理,在沉默中蓄势,在沉默中舔吮伤口。
因此,当男人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当他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当他对你的话语置若罔闻时,你千万别颐指气使、无事生非、浮想联翩,甚至耳提面命。说不定,他刚刚结束与客户的谈话精疲力尽,或者正面临人生事业的蹭蹬,备感伤害困顿疲乏。这时,他沉默是为了休养生息,他是在沉默中获得新生。这时你不妨给他一个小时的时间,让他和白天的工作彻底说“再见”,之后,他可能会对你的任何问题表现出惊人的兴趣。
这里特别提醒一点,当男人身心疲倦时,如果他还有兴趣看电视,那么千万不要在他看新闻联播时关掉电视机,然后关切地说:“累了,就早点休息吧,还看什么电视呢。”须知,事业型的男人大都对政治比较关心,你这种“关心呵护”只能适得其反。但你可以在广告节目的空档中适量插入点安慰的话。
用沉默来抗议絮叨
女人喜欢通过谈话来建立关系、巩固关系,在家里则喜欢通过絮叨来显示自己的领导地位,表达对男人的关心。男人则不这么想,无论他婚前多么能说会道、口吐莲花,婚后的男人更愿意直接说出自己的具体愿望,比如“今晚想和你一起出去吃饭”、“我想休息”、“我要开会了”。
然而,女人受不了了,男人越是这样,女人越是有话要说。许多时候,因为女人的絮叨,家里与外面喧嚣的天空别无二致。男人这时候往往比女人显得更理性,面对女人的絮叨,他不会直接反驳--那无疑是在家里投下一枚炸弹;他也不会粗暴呵斥--那无疑是事倍功半的困兽犹斗。许多男人习惯选择沉默,一方面是用沉默来表达自己当时的情绪、思想和态度,另一方面就是故意以沉默来保持彼此的距离,女人会为此感到特别受伤。对此,女人往往会说“他们没有感情,简直冷血”,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婚后的男人更习惯于用心去交流他们的情感和爱慕。女人絮叨得越厉害,男人会离你越远,虽然他沉默不语,但心里已竖起一道“防护墙”。
用沉默来运筹帷幄
你常常会发现自己熟悉的那个男人,说着笑着,突然沉默起来;家里热着闹着,他却坐在沙发上发呆;你热情洋溢地向他抛过去一串话,他竟毫无知觉。其实这个时候,沉默发呆只是男人的外表神情,说不定他的头脑里正想什么稀奇古怪的点子,或在思考某些古怪的问题,或者什么事触发了他的灵感。在他进入沉默的思索状态时,那是一种类似于“闭关修炼”的境界。
他们不希望任何人把他从思索的状态中拉出来,更不希望有人打断或扰乱他在沉默中“修炼”。如果这时,你忍不住好奇冲动或者关心使然,向他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你正在想什么,说出来我帮你参谋参谋?或者你有什么话要说啊?你听到我的问话了吗?无异于自讨没趣。在男人们看来,这时候所有关心的、体贴的、善意的、好奇的问话,全如嗡嗡飞舞的苍蝇一样,扰人清静。这时,你就不妨当一个默默不语的随从吧。而你适时提供的轻松氛围,不仅会使他的沉默时间大大缩短,而且会让他对你感激不已。
用沉默来珍藏私密
有时,男人会在紧急情况下编个谎言,有时则会想尽办法隐瞒些什么,好比前天晚上喝了几瓶啤酒,出差途中发生了一段艳遇,刚拿了一笔额外奖金等等。男人的设想是,只要不说,女人没发觉,一切就会很简单。而有时,男人的沉默是另一种隐瞒。他可能认为女人过于专制,干涉了他的自由和权利,她甚至会专制地安排他的日常生活。所以,为了防止女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防止她对他的透明控制和监督,他就选择了沉默。没有了蛛丝马迹的追寻,他的世界就可以清静很多。
在夫妻双方的交流中,如果产生了什么禁忌性的问题,那么彼此的感情危机就多了几分可能。比如,当你反复地与他讨论近来的性欲强弱问题、感情冷淡问题、忠诚问题、奖金问题等等时,他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言多必失的厉害,但他更知道不能把这种反感说出来,神情中更不能流露出来,于是,便用沉默来防患未然。
男人总是很小心,并尽可能避免暴露自己的弱点,尤其是在危机情况下,男人会极度自我封闭。如果女人在这个时候唠叨不休,男人会更加生气。而对于过去的恋情、性等敏感话题,男人往往出于善意而沉默,因为男人也需要安全感,希望取得保障,梦想在女人面前展现最完美的自己。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阳光明媚却“情绪流感”高发 春天“惹的祸”? (2025-04-01)
- 12356!“没事儿”热线如何解“心事”? (2025-01-07)
- “12356”热线来了!如何判断焦虑抑郁情绪是否成为病态? (2024-12-26)
- 临近开学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专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2024-08-28)
- 专家呼吁构建职场人群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2024-07-19)
- 浙江多方合力 共话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优解” (2024-06-25)
- 五部门启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主题活动 (2024-05-30)
- 算命app排行榜前五名 算命app哪个好用? (2024-03-22)
- 谨防节后焦虑加疲劳 专家建议关注心理健康 (2024-02-05)
- 专家:儿童抑郁症≠成人抑郁症 或诱发嗜睡症状 (2023-10-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