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医药流通整合成趋势 |
![]() |
今年是中国医药流通行业换“两证”的高峰年,据了解,在GSP标准即将全面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企业的软硬件都有了更高要求。
大企业自然无忧,且会越做越大。难就难在中小企业身上,优胜劣汰是市场的不二法则。
有分析人士则认为,提高药品经营企业经营资质的认证标准是大势所趋。这次GSP标准修订对企业经营冷链药物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储存库温度要控制在20℃以下很难,特别是在南方。如用空调等冷冻设备降温,很多企业都承担不起。
推进流通领域的整合,提高集中度,这是新医改的精神和要求。目前,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小、散、乱的现象非常严重,行业洗牌是一种必然。
目前,我国医药流通市场已基本实现自由和开放化经营,而一些企业缺乏对市场的研判,进出频繁,投资盲目,结果造成资源无端浪费。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意图已非常明显。不过,新GSP标准虽重点明确了“现代物流医药企业”的认证标准,但目前大面积的操作还不太现实,建议谨慎投资,控制风险。
企业应依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认证标准,两者均有可为的空间。目前应以地方标准为主,不要轻易上高位自动立体库,站在企业业务的角度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分析,这样才能降低整体投资成本。
时逢新医改,专家认为,企业不能坐视错过,创新经营模式,将成为中国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企业应趁人力资源选择面大等机遇,对仓储、运输流程进行重组,建立精干、高效的流程架构,对物流成本进行诊断和挖掘,降本增效。企业要发挥“叠加效益”,而不是虚耗,真正认识到GSP的重要性。
也有人认为,随着流通行业吹响兼并、重组的号角,那些不规范经营的企业势必被市场淘汰,建议聘请国外认证方面的咨询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另外,企业要主动向相关部门反映诉求,加强政府事务公关。然而,这恰恰是国内中小企业所忽视的。对此,张凌辉颇有体会,GSP认证不能仅仅以大型药企为参照标准,也要给中小药企参与竞争的机会,并在政策上提前做好衔接。GSP应是企业发展的良好契机。
还有一些企业图省事,索取和盗用其他企业的软件资料,不结合本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管理模式,盲目从众。由于GSP标准在软件资料方面尚无明确规定,国家应尽快出台GSP新规,作为新医改的配套方案,明确医药现代物流的定义、标准,以便各地在实施中易于把握。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科学家破解NRAS突变黑色素瘤的密码——新靶点SHOC2 (2025-05-15)
- 《自然·医学》:填补空白!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偏头痛治疗药物ubrogepant可以改善偏头痛发作前的疲劳、颈部疼痛等前驱症状 (2025-05-15)
- 京剧登上Cancer Cell封面:来自中山大学马骏院士团队 (2025-05-15)
- 中国智造引领再生医美新发展 aphranel优法兰魔法CC针全球首发 (2025-05-15)
- 亿达科创“AI智服”赋能药企认知价值可持续增长 (2025-05-15)
- 双向免疫调节剂-京生·脾氨肽口服溶液:打破过敏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恶性循环,守护儿童自由呼吸 (2025-05-15)
- 染料敏化稀土纳米光热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5-05-15)
- 新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本平衡规划 (2025-05-15)
- 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却精力充沛!我国学者发现,这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天然短睡眠 (2025-05-15)
- 张锋的学生创立新公司,8500万美元首轮融资,聚焦体内CAR (2025-05-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