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四高一吸”,组成心脏杀手!科学家基于全球数据揭示未来25年内的5大心血管疾病可变因素,男性和中低收入地区负担更重 |
![]() |
保护心血管健康,我们究竟可以做些什么?
降压,降脂,减肥,控糖,少抽烟。
近日,一篇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重磅论文,基于涵盖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健康数据,预测了五大可改变风险因素在未来25年对心血管疾病的贡献,包括高收缩压(SBP)、高空腹血糖(FPG)、高体重指数(BMI)、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吸烟。
研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Nicholas W.S. Chew团队与美国埃默里大学的Laurence S. Sperling团队合作完成。他们发现,在2025年-2050年,尽管所有可改变风险因素的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预计将下降,但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影响,总DALY将继续上升。其中,高血压和高BMI对心血管疾病负担的贡献,预计将以最快速度增长。到2050年,高血压将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负担的最大因素,其次是高LDL-C和高BMI。
此外,相比女性,男性群体在各年龄组的心血管风险负担都较重。研究还强调了低中收入地区和北非、中东、南亚等地区将面临更大的心血管风险因素负担,呼吁制定针对性强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以应对这些地区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
高收缩压(SBP)、高空腹血糖(FPG)、高体重指数(BMI)、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吸烟,被认为是危害心血管健康的五大可改变风险因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几项风险因素带来的健康负担正在逐步加重。
万幸的是,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所谓 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我们只要尽早掌握其危害,及时采取行动,仍然能够有力捍卫心血管健康。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年的数据,共涵盖来自204个国家或地区的健康信息,结合负二项回归模型,预测了2025-2050年间上述五个心血管风险因素对应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从而评估其对心血管疾病的贡献。
首先来看DALY的数据。DALY衡量的是因疾病或健康问题导致的健康损失,包括死亡所导致的失去的年数和因疾病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所失去的年数。数值越高,疾病负担越重。
结果显示,截止到205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相关的DALY将大多数归因于高收缩压,预计将达到3.25亿的DALY;即便进行年龄标准化调整后,高收缩压依然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预计将达到每10万人1694.2 DALY。这表示,截止到2050年,在每10万人群体中,因高血压导致的健康损失总和为1694.2年。
紧随其后的是高LDL-C,贡献1.22亿DALYs,年龄标准化DALYs率为657.6/10万人。
高BMI、吸烟、高空腹血糖分别贡献9300万、9100万、9100万的DALYs,年龄标准化DALYs率分别为495.2/10万人、493.7/10万人、466.7/10万人。
预计在2025-2050年期间,这五种风险因素相关的DALY都会呈上升形势,其中增幅最大的将是高收缩压,增加9900万DALY。高BMI、高空腹血糖高LDL-C和吸烟相关的DALY,分别增加4400万、4300万、3100万、1500万。
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方面,高收缩压仍然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预计到2050年将导致1690万例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为82.1例/10万人。
高LDL-C、高空腹血糖、高BMI、吸烟分别预计导致530万例、500万例、420万例和380万例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26.1例/10万人、24.1例/10万人、20.3例/10万人和19.3例/10万人。
性别差异分析结果指出,到2050年,相比女性,男性群体在所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DALY中将承担更大的比例。换句话说,男性因这些危险因素而损失的健康寿命年数将比女性更多。
年龄方面,心血管风险相关的DALY预计呈现 双峰分布 ,分别在60 64岁和75 79岁两个年龄段达到高峰。其中,高LDL-C、吸烟和高BMI的负担主要集中在55 59岁人群;而高血压和高空腹血糖的负担则在老年阶段(75 79岁)最为严重。这一趋势表明,不同风险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年龄层次差异,提示未来防控策略应更加精准、分龄定制。
总之,这项研究预测了未来几十年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主要可调节风险因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高收缩压将继续是心血管疾病负担的主要驱动因素,而高BMI对心血管健康的负担也在快速持续加重。尤其在低中收入地区以及北非和中东、南亚、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等地区,肥胖和糖尿病问题随着城市化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加剧而日益严重,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干预,如糖税、食品标签改革和健身推广活动,来遏制这些问题的增长。
未来,针对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群体的精准干预将是减少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
参考文献:
Chong B, Jayabaskaran J, Jauhari SM, et al. The Global Syndemic of Modifiab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Projected From 2025 to 2050. J Am Coll Cardiol. 2025;86(3):165-177. doi:10.1016/j.jacc.2025.04.061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JACC:“四高一吸”,组成心脏杀手!科学家基于全球数据揭示未来25年内的5大心血管疾病可变因素,男性和中低收入地区负担更重 (2025-08-06)
- Nature Materials:清华大学喻国灿/程功等开发新型LNP,不在肝脏蓄积,让mRNA疫苗更安全、更高效 (2025-08-06)
- Nature头条:超加工食品让减肥更加困难,还会影响心血管代谢健康 (2025-08-06)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8-06)
- STM:中山大学团队找到肠癌“照妖镜”,首次发现抑制SIRT2可以让肠癌细胞“现身”! (2025-08-05)
- Nature:王者换代?AI设计的OpenCRISPR-1正式挑战Cas9霸主地位,开启基因编辑新范式 (2025-08-05)
- Cell:顾名夏/苗一非/郭敏哲团队,在同一个球状体中实现肺和肠道类器官的血管化,成功构建多谱系类器官 (2025-08-05)
- 《细胞》:中美团队首次发现,分泌蛋白AOAH可以解除肿瘤对T/树突细胞的免疫抑制! (2025-08-05)
- Nature子刊:仅仅看到病人,大脑就会激活免疫系统,让身体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2025-08-04)
- 困扰韦东奕的牙周问题有救了?王松灵院士团队发表牙髓干细胞治疗牙周炎的临床试验数据 (2025-08-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