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跨国药企扎堆加码在华投资

跨国药企扎堆加码在华投资

  经过金融危机洗礼,跨国药企对中国的“喜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诺华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前脚刚走,紧随而来的是葛兰素史克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安伟杰,近日就连默克雪兰诺总裁ElmarSchnee也少有地在北京高调亮相。跨国药企的老板们“扎堆”来华,不约而同都只为宣布一件事:增加在华投资

 

  掀起第三波投资热潮

  跨国药企进入中国已近30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最原始的方式在中国投资办事处和工厂,再到进入2000年争先恐后地在华设立研发中心,金融危机后,跨国药企对中国的投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度。不管是增资,还是并购,又或者是开设研发中心,在今年几乎没有停过。

 

  就在今年头五个月,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家跨国药企宣布在华增资。拜耳先灵宣布1亿欧元建立全球研发中心;礼来斥资逾4000万美元扩建苏州工厂;赛诺菲-安万特增加9000万美元建生产线;百特投资1.46亿美元更新并扩建广州、苏州、天津和上海工厂……直到上个月,诺华公司还宣布将在未来5年内共投资10亿美元,在上海建立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勃林格殷格翰要新增1亿欧元扩建生产工厂和设立化学品研发中心。前日,默克雪兰诺也宣布在今后四年内投入1.5亿多欧元建立中国研发中心。

 

  然而,这还仅仅是增资扩建部分,还不包括诺华收购浙江天元,葛兰素史克与云南沃森、海王生物成立合资公司等并购、合资部分。

     资源转向高增长地区

     虽然全球经济正从金融危机中逐步回暖,但此时跨国药企如此迫不及待地在华追加投资,一点也不意外。如果说此前的投资是为了均衡资源分配,那么如今的增资可以说是资源的转移。各种数据表明,2008年和2009年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长绝对值是全球第一,增长速度快,但中国医药市场2008年仅占全球3%的份额,可见增长空间巨大。

 

  据悉,葛兰素史克在西方已经大大削减成本和费用,在欧美的编制砍掉了2300人,而在新兴市场,包括在中国,人员编制则是增加了2300人。安伟杰坦言,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是有着“金砖四国”之称的新兴市场,把有用的资源移向那些可以为自己带来高增长的业务和地区,这是企业实现投资增长的一种战略。

 

  默克雪兰诺的最新数据显示,1-9月份该公司增长率接近40%,但默克雪兰诺中国却占默克雪兰诺全球份额还不到3%。为此,该公司中国董事总经理隋承?也不得不承认,公司决定在中国投资建立全球研发中心,一点都不早,甚至可以说有一点点晚。今天我们很多新产品在中国上市,都比国外晚三四年,希望通过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新产品可以跟国外同步上市。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