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频繁调整牵动医药企业的心 |
![]() |
当前环境下,一些药企缺乏自觉提升质量的原动力。首先得从药价说起。为抑制药价,发改委近年来发起了25次大范围的调价,然而“看病贵”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许多仍有优良使用价值的药品的生命周期提前结束,市场上某些救命的廉价老药不见踪迹也多次见诸报端。部分药企生产的药品尤其是低药价,低限投料,偷工减料,原料以次充好。
其次,尽管发改委的调药价步伐从去年以来变慢,但轰轰烈烈的招标采购仍在继续推广,一些地方的招标过程对药品质量的评估机制却还不够完善。众所周知,一家企业通过了GMP认证,药品获取了批文,生产出来后通过了检验,产品就是合法、合格的。
如果几十甚至上百个这样的产品同时参与招标,其质量如何评定?恐怕不是招标委员会通过招标文书就能轻易下结论的。当质量评估流于形式时,药价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现行的招标更像大范围降价政策的延续。
加之当年推行所有药企须在2004年前通过GMP时,未能做到统筹规划而大规模举债,由此扛上沉重包袱的企业,首当其冲就是要赶紧卖货回款,赚钱还贷,一些企业还因此长期抱有“质量通过检验就好,原料差不多就行”的心态,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事实上,国家早已看到问题的症结,批文重注册、新修药典、鼓励企业提升质量标准、新版GMP重视软件建设与生产过程等,都是应对上述症结之明举。
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的政策推动,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无动于衷,应将提升药品质量变为全行业的自觉行为。这是一个大挑战,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对此,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原先的优质优价、单独定价、中药保护、专利、原研、首仿等品种,继续在招标、药价中加分。
二是药品招标环节,尤其是基本药物的招标,其中的“质量分”加大通过新版GMP分数的权重,鼓励药企积极准备新的认证。在药价审批备案、医保、基本药物遴选等事关市场准入的关键环节,一并予以鼓励。
三是在招标、药价调整时鼓励企业提升内控标准,增加检测指标,中药更是如此。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健康or亚健康:用专业的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 (2025-08-11)
- 第十一届马凡病友大会:以爱为翼,让健康与希望接力传递 (2025-08-11)
- 香港美容院实力top榜:知名正规机构口碑排行榜与消费指南 (2025-08-11)
- 第二批共249种澳门药物获准进入横琴指定医疗机构 (2025-08-11)
- 聪明医疗受存眷:山西多家病院分享“优服务”教训 (2025-08-11)
- 国度医保局地下宣布第四批智能监管“两库”规定和常识点 (2025-08-11)
- 妙想照进事实!中国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症结技术取得突破 (2025-08-11)
- 《自然》重磅发现:补充锂元素,就能预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2025-08-11)
- AMI Pharm推动AYP-101进入三期临床,开启减脂注射药新纪元 (2025-08-11)
- 2025 适合老人和小孩使用的消肿止痛药推荐榜 (2025-08-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