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企业争夺“甲流”商机

医药企业争夺“甲流”商机

  11月24日,上海医药集团下属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抗“甲流”产品“奥尔菲”的商业销售。上药集团作为罗氏授权并惟一获得磷酸奥司他韦国内流通渠道销售的企业,11月初已经在上海华氏大药房300多家门店销售“奥尔菲”。而此时国内另一家得到罗氏授权生产磷酸奥司他韦的企业--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早已将政府采购的大单收入囊中--今年4月就已投入生产,产品为政府采购。 

 

  不同的待遇

 

  随着“甲流”防控转向重症救治,抗“甲流”药品开始紧俏。

  据了解,目前磷酸奥司他韦的国家采购价为每粒8元,东阳光的产品专为政府采购。而上药的产品出厂价是每粒18元(含税价),进入华氏大药房的售价是每粒20元(罗氏公司生产的“达菲”每粒零售价则为28元)。为什么当初一样受到罗氏授权生产磷酸奥司他韦的上药和东阳光两家企业却最终在销售上得到不同的待遇?

  据了解,2005年,中国爆发SARS疫情,随后中国医药企业就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药--“达菲”的生产商罗氏公司展开了生产授权的谈判,最终罗氏将“达菲”的生产许可授权给予两家中国公司--东阳光和上药集团。前者为民营企业,后者为国企。根据当时的协议,两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能供应国家收储和政府采购,而罗氏的原研产品则继续在商业渠道销售。


  利益的博弈

 

  按照制药界的国际惯例,授权生产时,授权方需向专利拥有方支付一定的“权利金”和“生产许可费”。从罗氏最初授权上药生产,销售渠道仅限于政府采购,到最终上药实现医药商业化运作,即向分销商、医院及零售药店销售“奥尔菲”,双方究竟做了怎样的利益博弈与妥协?上药支付给罗氏的费用是多少?上药一直语焉不详。

  事实上,罗氏对上药开放国内销售权自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在全球爆发流感的严峻形势下,罗氏在保护药品专利的同时,不能不顾及“多哈宣言”的药品强制专利许可措施;另一方面,近两年来,许多国家都加快了对“达菲”的仿制研究,仿制药大国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磷酸奥司他韦的主要作用是抗病毒。SARS疫情后,禽流感的传播也曾造成“达菲”紧俏。但是,尽管早在2005年底上药就拿到了生产授权,东阳光也随后获得授权,但是直到今年才刚刚组织生产。这说明授权医药企业对市场有无需求仍有顾虑。“不论哪家企业获得授权,肯定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如果产品仅限于政府采购用于药品储备,企业就很难获利。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流感爆发,中国版‘达菲’则市场前景未卜。但如果授权企业的授权费用与药品销量挂钩,中国版‘达菲’的开价也高不到哪儿去。”这位业内人士说。

 

  蜂拥的掘金者
  

  蜂拥而至的“甲流”概念药品是否真的有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内科主任林江涛表示,“达菲”的药物活性代谢产物有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的作用。而从研究来看,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播共分四步,“达菲”抑制病毒神经氨酸酶只是其中的一个有效手段,不排除其他药品在不同靶位上有抑制作用。“流感治疗过去大量采用金刚烷胺类药物,但这类药物耐药性很高,有一定的副作用,对流感的治疗效果并不好。”
  据悉,“恩尔欣”就是通过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融合达到治疗流感的效果。“目前日产已达100万粒,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正在加紧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口服剂生产车间,设计年生产能力10亿粒(片),工艺布局全部遵循欧盟GMP标准设计施工,年底可以投入生产,届时将大大缓解市场对‘恩尔欣’的需求。”石家庄四药董事长兼总经理曲继广说。  

  业内人士认为,流感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型流感使老的感冒药逐渐淡出医药市场,给感冒药市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未来市场将不仅仅是“达菲”们的金矿,也会给其他产品带来巨大的商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