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原料药市场遭遇出口困境

原料药市场遭遇出口困境

  当低碳经济成为世界产业发展潮流时,原料药市场则同时遭遇国际需求萎缩、国内供求波动的双重窘境。但重重压力下也孕育着原料药行业新的机遇:非专利药原料药市场的增长,制药外包市场的扩容,以及跨国药企研发外包日益流行,这些机会都是中国原料药企业需抓住的。

 

  原料药遭遇出口困境

 

  2009年我国医药商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1?8月药品类进出口总额为14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47.5亿美元基本持平;化学原料药则进口跌31%,出口跌4%。近5年来药品进出口首次出现零增长、化学原料药进出口负增长的现象。

 

  原料药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如非洲原料药的尼日利亚,由于汇率贬值一半,当地商家不能如期付款,给中国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而印度、欧洲对非洲的药品供应量明显下降,导致原料药需求进一步下降,价格更低。


  在出口量下降的同时,也伴随着价格的下跌。“除维生素外,大宗原料药已经从2007?2008年的涨价行情重新回到了量增价跌的怪圈。”吴惠芳说,如抗生素类原料药,经过2008年上半年的强势增长、第三、第四季度增长回落,直到2009年七八月份才开始起步回升。

 

  仿制药市场的中国机会

 

  面临出口困境的原料药制造商,应当将目光更多地投注在非专利药原料药市场上。创新药的原料药市场,从2004年的16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9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仅有4.39%,远远低于非专利药原料药市场的增长速度。中国、印度、巴西等后起之秀,将在未来担当起推动非专利药原料药市场的主流力量。
  

  由于专利到期,创新药以每年15%的速度在减少;而在降低全球卫生费用的压力下,非专利药能满足今天大多数疾病的需要,价格却比创新药低廉很多--种种因素都迫使全球制药工业寻找新的更具成本优势的原料药品种和市场。更多的跨国企业必须在传统领域寻求突破,仿制药成为许多公司追捧的对象。


  即将专利到期的“重磅炸弹”药物已成为全球制药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尽管仿制药的价格也在下降,但是销售数量的增长支撑了仿制药总体的市场表现。东欧和拉丁美洲是仿制药增长最快的地区,美国、西欧、日本是仿制药最大的市场,去年有20%的市场增长来自于仿制药的贡献。显而易见,仿制药市场的增长直接推动了仿制药原料药市场的扩容。”

 

  研发外包青睐中国

 

  原料药在恢复增长的背后依然面临着不容忽视的近忧和远虑:世界经济与国际购买力并未复苏到金融危机前的状态;国家发改委降低药品最高零售价的压力向原料药环节传导;国际贸易壁垒有增无减;国际油价继续攀高,粮食短缺波及原料药制造成本;人民币升值让中国企业渐失成本优势;新环保、新药典、新GMP等规范陆续推出使企业面临新的投入……“在内外压力之下,中国药企的机遇也正在来临:跨国药企的制药和研发外包市场持续扩大。”


  由于资金压力,跨国药企更加注重开拓市场、降低成本、重组发展,由此导致制药外包市场将扩大,预计2010年亚洲外包市场增速将高达23%。国际原研药厂正着眼于中国仿制药市场的战略机会,加快与中国企业合作。印度医药企业迅速做大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印度企业通过并购,在重要的目标市场拥有当地的品牌,从而突破了贸易壁垒,用资金换时间和信用,很快挤进了欧美的原料药和制剂市场,最终诞生了几个世界级医药公司。中国企业应该积极抓住跨国药企向低成本国家转移业务的机会,走‘仿中有创、仿创结合’之路,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与实力。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