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医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五大误区

医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五大误区

  随着环境的日趋复杂、多变,规模的不断膨胀,一些医药企业越来越难于控制。企业是一个由各个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企业必须实施全面预算。但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对预算管理理解的片面性以及缺乏处理实务的经验,致使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和盲区。

 

  一是为预算而预算

 

  企业和企业的主管部门均认识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作用,并把是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但对预算到底应是什么样子,如何安排和实施预算,尚缺乏深刻的理解。

  医药企业不能只将预算管理作为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去填补制度空白,而应将预算管理作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手段,重点不在于企业有无预算管理制度,而重在预算管理是否有效实施和落实。

 

  二是预算能否批准主要取决于管理层对预算结果的满意度

 

  预算草案上报后,预算的审批就成为关键。预算审批是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个讨价还价的争论过程。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在审批预算草案时,多以预算结果满意度作为是否批准该预算的主要依据,只要预算结果在管理层可接受的满意程度之内,预算就会被批准。

  为了使预算能真正起到细化战略管理的作用,预算的审批应注重预算草案的编制假设或编制依据是否与医药企业发展战略一致,预算编制的内容是否完整,预算指标的计算方法或确定原则是否与企业预算制度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吻合。

 

  三是认为编制预算属纯财务部门的事

 

  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随着管理的计划性加强,全面预算逐渐受到管理层的重视,全面预算是集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预算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

  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而非代替具体的部门去编制预算。

 

  四是管理部门的预算考核只注重费用节约额

 

  大多数人认为对管理费用实施预算管理主要目的就是能通过预算控制费用,以使费用支出不超过预算。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很多企业都规定了管理费用超支或节约奖惩办法。但导致的结果是,有些管理部门为了节约费用,得到相应的奖励,削减了一些必要的活动。从而产生了减少工作,多得奖励,消极怠工的矛盾现象,这与实施管理费用预算控制的目的相违背。

  正确的做法是:制定和审批管理费用预算时,宜采用零基预算的做法,根据实施有利于医药企业管理战略的管理活动,分项制定和审查其费用预算的合理性;进行预算考核时,应首先看其中管理活动是否按质完成,只有在百分之百完成各项管理活动情况下节约费用才可获得适当的奖励。

 

  五是片面追求预算编制的准确度

 

  预算是企业对未来行为的一种计划安排,在预算确定中体现为一系列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尽管考虑了不确定因素对未来的影响,并进行了合理的估计,但实际执行结果与预计指标仍存在差异,甚至差异很大。管理层总是希望预计值与实际执行结果尽可能接近,最好是能吻合,能够不偏不倚地落实既定方针。

  制订年度全面预算的作用在于,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各单位/部门的负责人对医药企业和部门的状况预先分析与评估,如机会、风险、长处、弱点、客户群、产品特性、竞争优势、产品价格等。对一些不确定的重大问题,拟定了方案,资源的取得也预先做了准备,提升了日后经营管理的效率。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