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新医改下医药分离难题犹在

新医改下医药分离难题犹在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GDP年平均增长9.7%,但医疗费用的增长率却是18%,差不多两倍于GDP。“看病贵”成了老百姓心头挥之不去而又日益扩大的阴影。“看病难”问题一直存在。大者如协和医院,拥有几千张床位也无法满足患者需要。正因为如此,2009年新医改的帷幕一拉开,就引起公众的持续关注。

 

  看病难:考验的不只是社区医院

 

  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是“新医改”要着力解决的难题。长期以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条件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就医需要,不合理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导致群众看病纷纷涌向大医院,造成这些医院超负荷运转。
   

  据介绍,新医改要求加大对地方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投入,让百姓小病进社区医院,大病进综合性医院,康复回社区医院。然而,社区医院似乎总不能让百姓放心看病。
   

  在社区医院工作多年的刘镇(化名)认为,社区医院最缺的是人才,中国不同级别的医院水平相差很大。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不同级别的医院,几年后的差距非常明显。于是,医学院的毕业生铆足了劲儿地往大医院挤,愿意去社区的人很少,留在社区的几年后也会陆续离开。

   

  看病贵:绕不开医药分离难题


  据了解,目前不合理用药现象非常普遍。其中,高档抗生素的滥用已成为一大“公害”。“管住医生的手”成了患者的普遍呼声。为根治这一顽疾,今年10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与现行规定价格相比,45%的医药产品会降价,平均降幅达12%左右。


  11月23日,《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发布,基调是提高诊疗费用,降低药价,逐步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体制。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士担心,这一改变会不会造成药价和诊疗费两头高的情况。高昂的药费仅是造成“看病贵”的原因之一。“看病贵”实际上是医疗费用贵,而不仅是医疗价格贵。


  但是,“以药养医”的转变难度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医药产业是一条很长的“食物链”。从药品进入临床试验开始到疗效认定、规格审批、价格制定、进入医保目录,再到进入各省市采购和一级级的医药代理,这些中间环节都抬高了药品价格,同时也养活了一大批利益相关者。如何砍掉一些中间环节尤其是一层层代理商的加价,对降低药价有重要意义。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