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医疗器械黑幕 进口货回扣颇丰

医疗器械黑幕 进口货回扣颇丰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不断壮大,采购医疗器械的客户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了医疗器械进口货吃回扣的现象频频出现。近日,有专业人士爆料,医疗器械进口货回扣颇丰。


  据了解,大到诊疗设备,小到心脏支架,医疗器械市场一个业内公认的判断是,“国货”和“外国货”份额三七开。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而对于不少饱受疾病折磨、经济负担沉重的患者,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无奈:装个人工关节、心脏支架等,医生乐于推荐“洋品牌”,价格自然也高出不少。做个检查,所使用仪器基本都是“国外造”,检查费动辄几百上千。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植入物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姚志修称,在上海,目前骨科植入物和心脏科植入物领域,跨国公司产品佔据了绝大多数份额,价格也比本土企业贵50%左右。这样的“高价”中除了部分性能可能更好外,究竟有没有、有多少“水分”,也成为患者心中的疑问。一位业内人士称,有个75岁的老朋友出了交通事故,医院非要安装7万元的人工关节,要不就转院。参与强生案审判的法院工作人员介绍,北京锐邦涌和科贸有限公司是强生公司医用缝线、?合器等医疗器械的经销商。但在2008年的经销合同中,强生却约定锐邦不得以低于规定的价格销售产品。

    
  垄断,固然是企业追逐高利润的结果。然而业内人士透露,还有一些企业定出高价,是为了消化背后商业贿赂的“黑色成本”。一位曾经担任医疗器械合资公司总经理的业内人士说,产品定价高,医院、科室、医务人员获得的回扣也高,推荐产品的积极性大,销量也能保证。姚志修举例说,回扣比例基本都差不多,但进口产品单价高,回扣自然更加丰厚。假设一个进口人工关节价格3万元,回扣可能六七千元;而国产的价格1.5万元,回扣就只有三千元左右。


  对于上游的强制“限低价”,下游经销商往往只能“无奈接受”。反垄断律师郝俊波表示,这种垄断案件查处的难点在于,下游企业虽然也是这种垄断协议的受害者,但可能迫于上游企业的压力而不敢“抗争”,只能被动接受最低转售价格,而最终为高价“买单”的却是患者。郝俊波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反垄断行为的处罚。如在上述案件中,强生公司仅被判决赔偿50馀万元,难以起到有效的惩罚作用。有关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应完善医疗器械定价、採购制度和标准,加快打破“以药养医”格局,加大监管监督力度,铲除寻租空间,遏制不正当竞争,防止寻租发生的费用最终以高价方式转嫁给患者。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进口货回扣现象频频出现,导致其黑幕横行。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管监督力度,遏制医疗器械行业吃回扣的现象。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