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建立医药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
![]() |
近日,中国医药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启动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损害预警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决定联合建立医药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据医保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介绍,医药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主要是从生产、经营、进出口、市场以及对国内产业的影响等方面,通过预警模型和专家系统,对医药产业运行、市场发展变化、企业经营动态进行跟踪监测,并将国内外同类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及时向行业和企业发布预警信息,为采取相关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第一批将选择西药原料、西药制剂、中成药、医疗器械这4大类品种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对33家重点企业生产的32种重点关注商品进行预警监测。石药集团、哈药集团、同仁堂、深圳迈瑞分别是国内西药原料、制剂和中成药、医疗器械四大类企业中的“龙头”,它们将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确立后的首批受益者。
国家发改委最近与工信部联合开展的VC行业调查显示:我国现有VC产能约12.7万吨,占全球市场九成,而正在扩展的产能数保守估计也将超过8万吨--产能过剩和下一轮恶性竞争很难避免。此外,中药、青霉素工业盐等产业也存在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的积弊。
据悉,此次入选重点联系名单的企业包括石药、哈药、新华制药、鲁抗医药、江山制药等重要出口型工业企业;15家商业企业,以及同仁堂、神威药业、康缘药业等中药企业和深圳迈瑞、新华医疗等5家医疗器械企业。
在32种重点监测的外贸商品中,西药产品有10种、中药产品9种和13种医疗器械产品;具体品种方面,不仅VC、扑热息痛、青霉素工业盐等传统大宗出口原料药入选,近年来低价竞争、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注射器产品也进入了监测名单。
鲁建华介绍,产业预警机制曾连续3次被列入国务院的工作要点,目前,商务部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国家、行业、地方、重点企业分工合作,协调运转的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在11个行业建立了预警机制,监控9000家企业。
由于我国医药企业中大型制药企业仅50多家,不及国有规模以上企业数的1%;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乏力、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极为必要。有业内人士指出,该机制建立的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中国医药行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学会保护自己,这种预警的做法“很专业”、“很国际”。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首批重点联系企业的选择似乎可以看出,国家对重点竞争行业的龙头企业有所倾斜,有意从宏观调控上保护其发展和市场,从而分流中小型弱势企业,加速产业集中度,但“这个过程不会太急速”。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互联网 + 照顾护士”服务形式或缓解家庭医疗照顾护士难题 (2025-05-14)
- 3家药企垄断质料药被罚没3.25亿元 (2025-05-14)
- 新疆: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笼罩74个县(市、区) (2025-05-14)
- 上海市调整可另免费一次性使用医疗东西目次 (2025-05-13)
- 青海对于推动医保药品间接结算的关照 (2025-05-13)
- 河北省《医疗机构药物警戒技术规范》处所尺度宣布 (2025-05-12)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