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西药贸易顺差逐步缩小 |
![]() |
展望2010年,由于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出口总体上有望保持增长势头。主要有利因素包括:一是国际市场对我国西药类商品的需求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短期内没有其他国家能替代;
二是企业自信心增强,企业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医药行业影响较小,虽然出口量有所减少,但效益有所增加,生产型企业更是普遍反映金融危机对其影响不大;三是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增强,一些大宗原料药生产企业已经能够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主动平衡各自企业产能,避免盲目生产,使市场供求保持稳定平衡;
四是国际市场正在恢复元气,目前订单基本上比较稳定,尽管欧美市场需求回升可能会有所反复,但总体稳定向上的趋势不变;五是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作用将逐渐显现,如2009年6月1日将西成药出口退税率从13%提高到15%的利好,在2010年将继续发挥促进作用。
不利因素有:一是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升温,成为出口增长的掣肘,例如,2009年上半年印度对我青霉素工业盐及6-APA先后提出了保障措施和反倾销预警,这是第一次针对同一产业链上的多只产品的反倾销预警,一旦立案成功,将对我国西药原料药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二是通货膨胀预期强化,风险正在逐渐积聚,如果处理不当,经济二次下行的可能性也很大;
三是企业成本在不断增加,包括环保、人力、原材料、能源价格等成本持续增长,价格优势在逐渐丧失;四是主要出口目的地货币持续贬值和人民币的坚挺,使西药类商品出口在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五是医药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高端产品比例过低,企业研发能力和投入较低,短期内难以改观,周期性产能过剩容易引发低价恶性竞争,出口经营秩序难以维护。
面对挑战和机遇,医药行业要及早应对,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是要继续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份额,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所带来的机遇,加大开拓周边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力度,积极参与区域经贸合作;
二是切实解决出口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如降低出口信用保险门槛,为企业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风险提供担保服务,使出口信保成为真正的保护伞;三是抓住新一轮全球医药产业向亚洲转移的机遇,提高我国承接国际医药产业转移和吸纳的能力;
四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加速对外投资,扩大资本和技术输出;五是大力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影响,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2010年,如果中国西药类商品能保持现有国际市场份额并有所扩大的话,同时也考虑到价格因素,全年出口有望实现8%-10%的增长,进口增速可能高于出口,贸易顺差将进一步缩小。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湾区企业家健康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唐山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乐土举行 (2025-04-22)
- Science子刊:聂静/陈宇鹏团队揭示细胞型朊蛋白促进慢性肾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疗法 (2025-04-22)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Science:将微生物疫苗与竞争菌株组合使用可有效杀死肠道中的致病菌 (2025-04-22)
-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2025-04-22)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天使之旅"再启生命护航 (2025-04-22)
- 【会议通知】ISFO (2025-04-22)
- "筛查新方案启航,公益行动助力"----共筑中国鼻咽癌防治新高地 (2025-04-22)
- 专家、业界聚焦西医药出海:摸索可行性途径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