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的营销发展 |
![]() |
医疗器械的发展:对于国内医疗器械的发展,各参展商达成的共识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首先,得益于国家医改政策的最终定调。据新医改方案,到2010年,全国将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此,国家将需增加千亿投入。可以预见,城乡医疗机构的不断扩容将为医疗器械厂商开辟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因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将从中受益, 尤其是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率先铺开,相关优势企业获得我国卫生系统升级的大单。
其次,"中国制造"的崛起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潜力。沈阳斯麦德进出口有限公司的董事长--Mr Pei就认为,"十年前,整个医疗器械市场基本上看不到什么中国制造的设备,而现在,在高端设备领域,像CTM、DSA等,都能看到中国生产的设备了。特别是在一些低端设备的市场上,国产设备做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说,整个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是向上走的"。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在保健品热销的同时,医疗器械厂商也是直接的受益者。一方面,患者在评估一家医院的实力时,医院医疗器械的配置情况逐渐纳入评估的重点,要对"症"下药,那么,就得先把"症"诊断得非常精与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们自己学起了当医生,医疗器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就意味着医疗器械市场又有了新的高地。
然而,返观当下,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现状却让人感到迷茫。据统计,目前,国内有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大型跨国公司瓜分,且均是国内高端市场。如美国GE公司生产的CT机,德国西门子生产核磁共振成像装置,荷兰飞利浦的血管造影设备等。而我国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核准的医疗器械生产单位约12000家,但生产、销售能力比较强的企业不过10%,大多数医疗器械企业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产业规模偏小,缺乏核心的竞争力。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
整理来看,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现状不是单靠提高技术水平能改变的。随着国家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政策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如解决各方面的难题以提高技术水平,迎接这一行业市场变革,将再次牵动医疗器械厂商的神经。

- 相关报道
-
- Nature:中国学者开发基因编辑蚊子,有望终结疟疾传播 (2025-07-29)
- Science:利用人工智能揭示蛋白质稳定性规则,有望推进蛋白质工程变革 (2025-07-29)
- 屡获殊荣: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荣获《南方周末》2025年度ESG创新案例奖 (2025-07-28)
- 一滴血测早期食管癌!Adv Sci:新型生物芯片结合AI,9种囊泡蛋白助诊断准确率超90% (2025-07-28)
- Science:利用新开发的谱系追踪工具绘制肿瘤细胞的历史和位置,从而揭示其生长模式 (2025-07-28)
- Cell:新研究确定了世界上首个有望预防危及生命的HTLV-1病毒感染的新方法 (2025-07-28)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6篇Cell论文:逆转阿尔茨海默病、软骨再生、先导编辑疗法、卒中后大脑炎症、人类蛋白质组衰老图谱 (2025-07-28)
- Nature子刊:曾木圣/张华/孙聪团队发现首个EB病毒感染上皮细胞的主要受体 (2025-07-28)
- Cell:新研究表明拉帕司他有望治疗隐孢子虫感染 (2025-07-28)
- Trends Neurosci最新综述:腹侧被盖区(VTA)——压力下的“情绪指挥家” (2025-07-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