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各地低价药目录陆续出台 经典老药难回归

各地低价药目录陆续出台 经典老药难回归

  国家低价药清单发布至今已近3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7个地方出台了低价药目录。不过,中国网财经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消失的低价药在一些地方依然不见踪影。有分析认为,经典药品的回归仍需一些时日。

  低价药市场保持稳定

  2014年5月8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取消530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并公布了低价药目录,规定生产企业可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随后,安徽、湖北、广东、北京、上海等地亦陆续发布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价药品的品种剂型。

  据称,在这一政策出台前,大多数药企生产出售的低价药几乎是零利润,有些药品的出厂价与零售价甚至出现了倒挂现象,很多厂家在完成一定的生产量后就停掉生产线,等到第二年才恢复生产。

  曾有观点认为,取消药品最高零售价,允许生产企业在日均费用标准下自主定价,对企业而言是极大的利好。不过,山西仁和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全柱却坦言,该政策并未对药店药品价格造成明显影响。他对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称,因为低价药原本利润就比较低,市场竞争已经很成熟,即便国家发改委放开了最高零售价,市场竞争仍然摆在那里。

  此前,国家发改委负责人也向媒体表示,低价药品大多是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比较激烈的药品,因此即便放开最高零售限价,市场实际交易价格也不会出现普涨现象。一位不愿出具姓名的分析人士认为,取消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是因为市场可以让它变得价格更廉,质量更优。

  取消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只是打开了低价药价格提升的空间。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公司国内贸易部总经理李兵告诉记者,低价药政策并未涉及到原医保这块,在一些医保连锁药店或者诊所,患者买药划卡时仍然限价。许多低价药是双跨品种,既是低价药,又是基药,而基药原本招标执行的是唯低价论。

  消失的低价药难回归

  据悉,国家发改委出台低价药政策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部分临床常用药品,特别是一些经典老药出现了供应不足的情况,个别药品甚至一药难求。

  低价药放开两个月却仍难购买。据京华时报报道,记者走访京城多家药店发现,三七伤药片、三金片、维C银翘片、藿香正气丸等低价药还较为常见,但仍有一些品种低价药难觅其踪,例如去年药荒的主角治疗甲亢的药物甲巯咪挫片,在这几家药店中仍未找到。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仅有3家北京企业具有生产甲巯咪唑原料药的资格,分别是同济达药业、太洋药业和北卫药业。太洋药业和北卫药业几年前已经不再生产原料药,同济达药业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我们已经保证了市场的供应,不方便接受采访。

  利润低、难盈利让消失的低价药的回归路变得更加艰难。

  不过,仍有部分低价药生产企业开始闻风而动,如中药企业白云山和黄中药决定恢复生产列入低价药目录的小儿板蓝根颗粒、消炎利胆片等药品。白敬宇制药董事长陶月宝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示,想把1-2个紧缺低价药品种重新做起来,目前正在联系上游的厂家和原料。

  李兵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公司董事长提到的药品目前还未恢复生产,因为有些品种已经长时间不做了,而重新生产需要至少半年时间。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