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千万别让降价药品“死去活来”

千万别让降价药品“死去活来”

  对于百姓来说,药品降价,本是好事。只是“一降价,就下架,换个面目再重来”的情况屡见不鲜,获利的是部分药企、药商,受损的却是广大患者。那么,如何让降价药品不再“死去活来”呢?

 

  严格审批:杜绝“高价复出”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出台相关的药品降价措施有20次之多。但是,每一次降价后,被列入降价目录的药品纷纷消失。随后,又换个包装、换个名称后重新登场,而且价格比以前更高了,获利的是部分药企、药商,受损的却是广大患者。

  “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徐秀玉代表说,目前药品市场价格参差不齐,药品名称花样百出,同药不同价,相差几十元乃至上百元,让老百姓无所适从。她建议,由专业机构在科学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规范基本药品名称,并在包装上标明指导价格,不仅能让群众便于识别,更能还原药品的本来价值,使药品降价落到实处。

  此外,在药品产供销各环节,要加强监管,严格审批,杜绝旧药“高价复出”。遭遇“降价死”后,一些药品之所以能“改头换面”重新“活”过来,关键是药品审批、监管过程存在一些漏洞,相关部门缺乏信息跟踪和反馈机制。

 

  科学招标:保护正规企业

 

  “药品招标过程中,既要有"天花板价",也要有"地板价"!”谈及药品定价,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委员李大魁呼吁。他指出,在药品招标中,只有“天花板价”,即对药品实行最高限价;而没有“地板价”,即限定药品的成本价。这样的结果,是“劣币驱除良币”。

  在部分地区,药品招投标过分地强调经济指标,往往是价格低的中标。事实上,同一种化学成分的药品,由不同的厂家生产,药品的成本差别很大。一些药企为了能够中标,一味报出低价,但药品质量却不一定能够得到保证。正规的厂家与之相比,并没有价格优势,最后只能选择退出。

 

  政府补偿:落实政策实惠

 

  对医院和医生建立合理补偿,让医生有意愿、有动力开“降价药”,也是政策实惠落实的重要因素。

  湖南省安乡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志英代表介绍说:“湖南省安乡县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一个月,就遇到了问题,有的药品价格太低,医生不愿开。这主要是因为政府的补偿不到位,让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吃了亏,没有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对此,湖南省迪诺制药公司董事长王石齐代表指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由于药价下降,开药没有好处,导致医生在开这些药时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保证医务人员的收入在进行医改时需要考虑进去”。而针对药品企业,徐秀玉建议,实行低价药品生产补助制度。对生产供应基本药品的药企,政府应给予适当税收优惠,从而保证低价药品市场供给的充足性和持久性。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