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廉价药紧缺的背后

廉价药紧缺的背后

  最近,沈阳等多个城市的医院出现廉价药--注射用红霉素断货,还有,据国内12个城市42家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调查显示,医院廉价药相当紧缺,缺口高达342种,诸多现象使得廉价药短缺一直成为热议的话题。那么是什么造成廉价药的紧缺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事例:由大连美罗大药厂生产的注射用红霉素占据着该类产品全国药品市场90%以上的份额。去年9月,该厂进行整体搬迁改造,并全面停产了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紧接着,国内红霉素市场相继出现断货现象。

 

  一家企业的停产,对红霉素市场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有专业认识一针见血地指出: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渐渐“失踪”,主要原因是药品价格和利润率太低。因此,虽然廉价药临床效果好,但很多企业不愿意生产,进而一家企业的动作能影响到某个特定市场就不难理解了。

 

  目前,我国廉价药价格处境尴尬: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药品标准升级,企业成本在不断提高,而另一方面廉价药利润空间被挤压。“更糟糕的是,各地药品招标追求低价成为主要趋势,并且只要一个地方的中标价确定下来,便会成为其他地方的最低中标价参考,这导致降价无休无止。渐渐地,许多廉价药无利可图,并被迫退出市场。”浙江康恩贝药业首席顾问祝匡善指出。

 

  不仅如此,廉价药在流通、终端消费环节也受到层层抑制。由于廉价药利润低,除厂家不愿生产外,流通企业不愿经营,医院不愿采购,医师不愿开药。

 

  很多人都对廉价药紧缺没有什么意识。廉价药紧缺,尤其是临床急救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药品,比如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经典药品新斯的明注射液,每支虽然只有几毛钱,但在抢救垂危重症肌无力患者时却起着很大的作用。若这样的产品因利微而退市,造成的损失是难以用数字估算的。所以,取消药价加成的同时,如何保障廉价药的生产供应仍面临着严峻考验。

 

  事实上,廉价药退市的现象早已存在,只是快速发展的医药产业让人们忽视了其严重性。目前,新医改刚进入攻坚阶段,保障廉价药的生产和供应是新医改深化改革的基石,那么,究竟如何解决市场上廉价药紧缺的问题,成为了难点之一。对此,不同专家有不同的见解。

 

  有专家认为,首先要让廉价药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提高生产企业、经销企业、使用单位的积极性。政府应该从政策层面用经济手段调节市场,采取“限高和保低”相结合的定价原则,允许廉价药适当提价,对用量大、价格低的临床常用药品进行价格保护和政策扶持。

 

  也有专家认为,应为廉价药制定目录,纳入医保目录,使廉价药的生产和临床应用有衔接。所幸的是,有些地方已经就此在做一些积极探索。比如,2009年10月,江苏省除了出台基本药物目录外,也出台了一批廉价药品目录,初步确定了零售价在15元以下的400余种廉价药品目录。


  当前各地的招投标“唯价格论”是廉价药发展的最大掣肘之一。为了解决廉价药紧缺的难题,各地在招标方法论上要敢于创新,如广东的阳光采购对急救药品、廉价药品、罕见病种用药及临床用量小的药品采取直接挂网采购的方式,对保证质优价廉老药的市场供应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总结研究。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导致廉价药短缺的主因--唯低价论,医药企业不再一味地追求利润,医疗机构更不能为创造收益不开低价药,再加上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保证廉价药的利润,廉价药紧缺的状况才能缓解。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