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药制剂成药价格下降

中药制剂成药价格下降

  在医药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中药作为我国的特色与优势产业,不仅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化学药、生物药等后起领域,而且在生产成本上涨、招标价格下降的双重压力下,很多中药企业还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尴尬境地。


  为了促进中药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进而加强中药文化建设,有益于提高全民族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有益于通过文化感召力产生的影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在其长期发展的进程中,吸纳和融汇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中药不仅体现了中医药的本质与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一、 中药材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骤然增加

  近几年,中药材价格波动较大、上涨趋势明显,这对药品生产成本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中药企业和整个中药行业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为此,我们从中国中药协会等部门收集相关数据,对近几年的中药材价格变化进行了分析。

 

  (一)中药材价格总体呈明显上涨趋势

  近几年,中药企业采购的许多药材价格波动较大,上涨明显。2003-2008年,药材价格波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中最主要是2006-2008年的价格变化较明显,中药材采购价格涨幅平均在50%以上,例如蜻蜓上涨1775%,西红花上涨427.8%、肉苁蓉109.3%、海马上涨105.6%。这期间野生药材资源价格普遍趋于上涨,蟾蜍、沉香、羚羊角、水蛭、檀香、赤芍、何首乌、石菖蒲、粉防己等价格上涨80%以上。市场上一些常用药材如白芍、薄荷、赤芍、川芎、甘草、甘松、海藻、何首乌、连翘、牛膝、乳香、山楂、地黄、枸杞、石菖蒲、石决明、仙鹤草、香附、枳壳、淫羊藿等也上涨了近50%以上。

 

  (二)未来中药材价格走势分析

  根据对中药材近几年的价格变化的分析,未来药材价格变化,取决于众多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讲以下几个因素是影响药材未来价格走势的主要原因。

  1. 药材需求量增加

  随着中药功能的进一步扩展,其他非中药企业也对药材形成了巨大需求,使得药材总需求进一步增加。另外,外贸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使得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

  由于药材价格的频繁和剧烈波动,以及波动中呈现的明显上涨趋势,致使药材成本在药品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被多数企业公认为药品成本上涨的第一位因素。在未来药材价格仍将维持上升的主流趋势下,企业的医药成本压力将会随着药材价格的波动继续增加。

  2.野生药材资源将进一步短缺

  我国中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药材资源主要依靠野生药材。600余种常用药材中,纯依赖野生药材资源的占400多种,人工种养的品种占200种,但其中50%左右的需求量仍依赖其野生药材资源。野生药材资源的日益枯竭,使得人工种养野生中药材的尝试不断进行,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有许多药材无法实现人工种养。随着我国许多宝贵药材资源的减少和枯竭,甚至濒临灭绝趋势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也予以了高度重视。但野生药材资源短缺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限量供应的方式也同时使得这些药材价格普遍偏高,而且还将继续上涨。

 

  二、药品招标价格下降,中药行业发展缓慢

  (一) 药品招标价格逐年下降

  中药材价格大幅波动已经造成药企生产成本急剧增加,而中成药价格并没有大的调整。另一方面,医药的销售价格受招标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 中药行业发展缓慢

  中药企业在药材成本上涨和招标价格下降的双重压力下,利润下降,甚至不堪重负,很多药品生产企业赔本生产,难以为继。中药行业整体发展缓慢,发展速度落后于其它医药子行业。

结合上一章节中药材价格波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可以发现,中药行业增长率下降的时间与2006年开始的中药材价格大幅波动导致药品生产成本上涨的时间基本吻合。可以推理,中药行业发展缓慢,与中药材成本上涨和招标价格下降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有一定关系。

  如何促进中药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广大中药企业和政府部门不得不面对与冷静思考的现实问题。

 

  三、 中药企业生存堪忧,亟需国家政策扶持 
  基于上述严重威胁中药企业发展、创新乃至生存的诸多问题,我们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建议恢复优质优价政策;对保密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给予单独定价管理;各地制定招标政策时应该取消限价政策,既然是竞标就应该用市场手段进行竞价,政府不应再采取行政手段来强行限价或超低限价。

 

  对于确因中药原材料上涨过快的品种要实行灵活的定价政策,要建立双向价格调节机制;不能只降不涨,这样严重违背科学发展观。扩大中药进入社保目录的范围,对于国家保密处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应开辟直接进入医药目录的绿色通道。能进入国家保密处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种足以说明其独特疗效及悠久文化底蕴。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