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红霉素价格持续上涨,国内产能受质疑

红霉素价格持续上涨,国内产能受质疑

  早前, 注射用红霉素已在国内多个城市的医院均出现断货现象,引起业内对廉价药市场供应问题的再次关注。近期红霉素家族的关键中间体--硫氰酸红霉素的供应也出现了断货,近期市场报价居高不下。

 

  硫氰酸红霉素断货,价格持续上涨

 

  2009年,硫氰酸红霉素的价格一路上扬,从330元/kg一路涨到380元/kg。进入2010年,这一涨势仍未减缓,从健康网了解,短短3个月内,硫氰酸红霉素的国内报价已经从380元/kg涨到450元/kg,并且伴随着严重的缺货现象。同时,其出口报价也涨到了67--68美元/十亿。

 

  资料显示,以阿奇霉素为主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目前已成为我国第四大常用临床抗生素产品。从2005年起,国内医院对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这三大半合成红霉素产品的销量快速上升,目前这三者已占据了大环内酯类约90%的市场份额。

 

  来自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标点信息公司的数据显示,2008年,大环内酯类产品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20%,大环内酯类药物总体市场延续了以往的格局,其中,阿奇霉素的市场份额稳占第一,超过50%;克拉霉素近年来的市场份额则稳步增加,2008年达到了24.45%;罗红霉素的市场份额维稳在7%--8%。

 

  随着第二代大环内酯类产品在医院终端的走红,国内药企纷纷加大了半合成红霉素的产量,而作为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的关键中间体原料,硫氰酸红霉素近年在国内市场上销售量随之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硫氰酸红霉素是我国四大出口动物用抗生素产品之一,其在国外一直被广泛用作“动物生长促进剂”。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饲养业发展速度较快,对包括硫氰酸红霉素等在内的饲料添加剂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专家预测,硫氰酸红霉素下个季度的价格可能还要高,主要是需求导致价格一路走高,而国内硫氰酸红霉素的产量有限。

 

  硫氰酸红霉素需求逐年增长,国内实际产能受关注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试生产硫氰酸红霉素之时,国内年产量只有不到100吨。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市场对硫氰酸红霉素需求的不断上升,我国硫氰酸红霉素产量开始腾飞。

 

  来自国内医药商业协会的信息透露,2003年,我国共计生产900吨硫氰酸红霉素,其中出口560吨,约占年产量的62%。2004年,我国共计生产硫氰酸红霉素1180吨,其中出口620吨,出口金额比上年增长32%。2006年,我国出口阿奇霉素和硫氰酸红霉素的数量分别占出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60%和26%,其中,硫氰酸红霉素出口量首次突破1000吨,达1172吨。截至2007年,数据显示硫氰酸红霉素的国内产能已经达到8000吨。

 

  据悉,目前国内硫氰酸红霉素年产量最大5家企业依次为:宁夏启元药业、四川山山药业、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河南新乡华星药业以及西安利君制药集团。宁夏启元药业的官方网站显示,该企业的硫氰酸红霉素产能已经达到5600万吨。如此累计,国内硫氰酸红霉素的产能似乎早已超过10000万吨。虽然如此,但有业内人士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硫氰酸红霉素的实际产量仅在4000--5000吨/年。该人士表示,2010年硫氰酸红霉素的供需仍然紧张,除非有新的厂家出现,并且快速上量。考虑到国内硫氰酸红霉素的生产门槛并不高,上述现象的出现似乎并不遥远。 另一方面,郭凡礼则认为,当前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产能不足,而是在于怎样提高技术生产出符合欧美市场标准的产品。

 

  近年来硫氰酸红霉素已经由以出口为主转为出口与内销大致持平,出口与内地的需求同时增长,引起市场上硫氰酸红霉素需求大于供应。然而,国内硫氰酸红霉素的实际产能有限,加上欧美国家对我国出口抗生素类原料药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使得硫氰酸红霉素断货,价格持续上涨。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