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商业贿赂不断,强生也牵涉其中

医药商业贿赂不断,强生也牵涉其中

  近几年,可谓是医药商业贿赂“巨型炸弹”不断。北京时间1月16日午间消息,美国联邦检察官上周五称,医疗保健行业巨头强生公司(Johnson&Johnson)曾支付了总额数千万美元的回扣,促使养老院向患者推销更多的强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及其他药物。这种药物被发现会提高老年人的致死风险。

 

  就在强生被起诉的3个多月前,全球制药业巨头美国辉瑞公司因商业贿赂被美国司法部门罚款23亿美元,创下美国制药公司罚金之最。

 

  美国医疗保健业巨头强生公司被美国司法部门起诉。让向来被视为商业贿赂重灾区的医药行业再次暴露在舆论的焦点之下。

 

  为何医药商业贿赂不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医药集团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药品是特殊商品,普通消费者很难有明确的自主判别能力,医生占有很强的主导权力,选哪些药、药效如何、有何副作用等等,都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因此造成商业贿赂泛滥”。

 

  国内,仿制药品过多,竞争以及同质竞争过于激烈。光国内药企就多达4000家,加上一些跨国企业加入其中,竞争激烈,有的就不得不用“灰色”手段刺激销售。“由于商业贿赂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这一官方调查数据不断被各界引用,在目前医疗体制下,药品使用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医生手中,这也导致药价居高不下等问题的发生。

 

  在此前的广东药品阳光采购上,就有国内中小制药企业抱怨,参与的评判医院专家被那些有钱的外企或大企业“收买”了,导致其他企业的产品落选医院采购。也使得药企在定价时,会将医学会议、医生研究等花费转嫁到零售价,而最终还是由患者来买这部分利益的单。这也成了医药卫生领域的商业行贿为人诟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应将贿赂查处变被动为主动

 

  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林景新介绍,2007年至今,包括医药行业陆续有企业巨头曝出贿赂事件,但凡是波及到中国国内的,主要都是迫于当地执法机构可能提起责任追究的压力,而并非来自中国主动要求查处。

 

  林景新说,中国市场的巨额商业利润诱惑是跨国公司走上行贿之路的诱因。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很多跨国公司难以在中国式商业形态下独善其身,因此,贿赂自然成为其打开商业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因而国内市场更有必要加强对商业贿赂的打击。

 

  林景新还指出,无论医药行业的贿赂问题多么难解决,这颗“毒瘤”毕竟还是要清除掉,才能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其他企业的做法,例如德国默克公司,就率先针对有关制药公司严重影响医生处方的质疑,公司将公布向医生支付报酬的细节,该公司负责人Clark表示,医药系统有必要保持透明。

 

  鉴于强生公司在中国国内的庞大医药保健业务,有消费者不断质疑,在医疗制度完善的美国尚且会发生这种事情。国内医疗行业如此不规范,不知道强生又是如何行事?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解决国内医药行业贿赂问题迫在眉睫。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