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脑垂体激素类药品市场大好

脑垂体激素类药品市场大好

    根据中国药学会的统计,2008年,22个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内分泌系统及代谢调节系统用药为24.28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3.16%,占据全部购药金额的4.56%。而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标点信息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16城市样本医院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用药,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9.27%,占据全部购药金额的18.1 %。相关数据显示脑垂体激素类药物市场大好。


  需求拉动:仿制药快速上市
 
  据统计,我国每年临床治疗的出血症病人已达10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外科手术治疗以及部分内科科室,其中人体内脏器官及脑组织内出血者已超过了10%,在临床治疗需求的带动下,推动了相关药物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提高,许多复杂、疑难性疾病获得了较好的治疗。
 
  由于脑垂体激素类似物止血、凝血药物的临床使用,使肝硬化静脉曲张、肝肾综合症和消化系统出血性疾病得到了合理的治疗,在心脏搭桥、肝肾移植和开颅手术预防性出血中也得到了应用,从而使脑垂体激素类似物止血药物市场快速发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主要预防治疗器官内皮组织出血症的药物有奥曲肽、生长抑素、醋酸去氨加压素、特利加压素和鞣酸加压素几只品种。随着这一类新型仿制药的不断上市,已逐渐完善了国内市场的品种结构。
 
  自2006年12月美国FDA发布更新抑肽酶注射液(Trasylol)说明书的信息以来,促使了脑垂体激素及类似物止血市场格局的变化。随着拜耳公司的Trasylol因过敏性休克及导致肾功能衰竭的退市,我国对抑肽酶进行了综合评价后认为,临床使用具有较大风险,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2007年12月18日,SFDA发出通知,暂停抑肽酶注射剂在我国的销售和使用,从而加大了同类其他药物的市场空间,而安全、有效的止血药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亮点。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不产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特作用机理的药物备受关注。

 

  生长抑素类似物:市场一路增长
 
  生长抑素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牛、羊的下丘脑分离提取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为多肽类物质,对哺乳类动物内分泌系统具有广泛的生理学活性,在抑制神经传导、腺体分泌、细胞增殖和内表层平滑肌收缩起到了多种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采用人工合成生产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具有作用点位确切、药效持久、血浆半衰期长和副反应小的优点,从而推进了临床应用。不但在干预多种神经内分泌瘤和普通实体瘤的生长中显示出一定的活性,更重要的是已广泛用于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治疗和相关内出血症预防市场给药。
 
  近年来,在学术推广及多种临床活动的带动下,国内样本医院的生长抑素用药市场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在3种规格的生长抑素粉针剂中,3mg粉针注射剂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品种,客观上也左右着国内医药市场的销售走势。从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统计数据分析表明,近3年,在抑制脑垂体激素类似物止血药物市场中,生长抑素和奥曲肽两只药物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样本医院生长抑素用药金额已超过亿元大关,2007年同比上一年增长了20%,达到了1.25亿元,2008年在持续高速增长下,已达到了1.6亿元的市场规模,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我国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和外科手术治疗覆盖率扩展,以及器官移植术的成熟,促凝血、止血药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药物。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开发脑垂体激素及类似物药物的基础上,组建了年青化、专业化研究团队,逐渐沿着这一系列化药物方向发展,成为国内生物制药产品的旗手。随着这类药物品种的增多,在给广大的以肝硬化静脉曲张、肝肾综合征为主要群体带来福音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类药物的市场结构,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奥曲肽:国产化推动销售
 
  奥曲肽是瑞士诺华公司开发,于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药物,1998年10月21日获得美国FDA的批准,商品名为“Sandostatin”;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药物的商品名为“Sandostatin LAR”。该药是人工合成的8肽化合物,为14肽合成人生长抑素类似物,其药理作用与同类型天然激素作用机制相似,在临床治疗上与生长抑素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是多年来全球市场平稳增长的药物,2007年已成为“重磅炸弹”药物,销售额达到了10.27亿美元,2008年达到了11.2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按恒定汇率计算,年增长率比上一年增长了12.24%。
 
  1994年,诺华制公司的奥曲肽首先获准在我国上市,商品名为“善宁”。2003年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药物在我国上市,商品名为“善龙”。国产奥曲肽研制成功并完成临床试验后,2003年,SFDA首先批准由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上市,商品名为“益谱柠”。随后北京四环制药、成都信立邦生物制药、长春金赛药业和吉林一心制药开发的奥曲肽也获准生产。目前市场,国内12家内资药业生产这一品种。而进口“大军”中,又增加了印度太阳药业的“启文(Octride)”。
 
  国内外众多奥曲肽生产厂商的角逐,推动了样本医院用药金额的增长,2007年奥曲肽已超过亿元大关,同比上一年增长了42.38%,达到了11583万元,2008年在持续高速增长下,已超过了1.6亿元的市场规模。目前进入医院市场的生产厂约有10家左右,其中诺华制药公司的“善宁”占市场份额的一半,另一半是国产药和印度太阳药业的“启文”瓜分。在众多国产品牌中,成都天台山制药的“培新”、吉林一心制药股份的“力尔宁”和北京四环制药的“依普比善”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总体市场约在8亿元左右。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调节系统药物主要由脑垂体激素及类似物、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激素及影响血糖药物、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甲状旁腺及钙代谢调节药物、性激素及促性激素、其他激素及内分泌功能调节药物组成。

   

  其中作用于脑垂体激素类似物及多肽类药物,在预防治疗内出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类相关药物品种不多,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较少,但却有着稳健的市场增长业绩,从而成为一类受人瞩目的热门品种。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