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仍是雾里看花 |
![]() |
医药网2月25日讯 尽管互联网医疗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抢滩,苹果、谷歌、三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台,百度、阿里、腾讯也通过投资或并购的形式入驻国内知名在线医疗平台。“但随着市场参与者对数据资源掌握和利用能力的变化,竞争格局在不断调整,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仍是雾里看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药电子商务分会会长龙岩表示。
用户普及度处于培养期
互联网技术有助于均衡地区医疗资源分配差距,提升现有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谈到互联网医疗,业内普遍认为,远程医疗、健康数据采集、可穿戴设备、移动健康管理都属于互联网健康管理范畴。
由于患者线下就医会遇到就医人多、挂号困难、费用高、抽不出时间做检查等,所以选择使用在线医疗。2014年10月,在线医疗网站用户覆盖人数在逐渐增长,“快速问医生”、“寻医问药”、“39健康网”、“好大夫在线”、“丁香园”等排名靠前,分别达到1539.8万人、1228.9万人、1143.4万人、518.6万人,102.1万人。
龙岩表示:“在线医疗效率高,流程少,资源多。”2014年用户对在线医疗认知及使用方面,用户普及度处于培养期,医院拥挤成为患者使用在线医疗的原因。“经过调查,61%的人群听说过在线医疗,而使用过的用户只占27.2%。”
App产品用户黏性不够
在手机端开发的App健康管理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规模在不断地扩大,然而App产量高也在不断地夭折,“要想在市场中处于不败,提高用户对产品的黏性是移动健康管理App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龙岩举例,以糖护科技为例,其团队和中国的血糖仪品牌三诺生物共同研发了高精度手机血糖仪,并开发了手机客户端App“Dnurse糖护士”。糖尿病患者只要通过将0.6微升的血样滴在手机血糖仪上的试纸,仅10秒钟就能精确测出血糖值,并自动记录整理上传到云端。这样产品的用户黏性就很高。
“只有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才能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龙岩表示。
可穿戴设备没有大数据分析
“现在有关互联网健康管理处在底层,数据收集环节,行业仍处于各自为战的探索阶段。”龙岩表示。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功能所不同的是,可穿戴设备可以覆盖身体的不同部分,基于不同的配对设备而完成不同的功能。2014年可穿戴设备先行者手环满足了用户早期的市场需求,而随着市场认知度提升,手环已经面临缓慢增长甚至倒退,仅仅凭借手表、手环两类穿戴玩家,想做到销量持续增长比较难。
“由于缺乏调查研究,目前可穿戴产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不明确。无论如何,可穿戴设备比手机更加贴近我们的身体,既然目前他们的辐射是否有害尚无定论,那么人们应该对可穿戴设备潜在的健康风险引起足够重视。”
去年底发布的《2014年智能可穿戴市场白皮书》显示,可穿戴设备在3个月内的流失率高达87%,用户黏性差、难以坚持使用是目前健康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不同品牌的智能硬件设备所采集的数据不统一,样本量不足,目前尚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分析。”龙岩表示,如此种种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仍是雾里看花。
医药网新闻
用户普及度处于培养期
互联网技术有助于均衡地区医疗资源分配差距,提升现有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谈到互联网医疗,业内普遍认为,远程医疗、健康数据采集、可穿戴设备、移动健康管理都属于互联网健康管理范畴。
由于患者线下就医会遇到就医人多、挂号困难、费用高、抽不出时间做检查等,所以选择使用在线医疗。2014年10月,在线医疗网站用户覆盖人数在逐渐增长,“快速问医生”、“寻医问药”、“39健康网”、“好大夫在线”、“丁香园”等排名靠前,分别达到1539.8万人、1228.9万人、1143.4万人、518.6万人,102.1万人。
龙岩表示:“在线医疗效率高,流程少,资源多。”2014年用户对在线医疗认知及使用方面,用户普及度处于培养期,医院拥挤成为患者使用在线医疗的原因。“经过调查,61%的人群听说过在线医疗,而使用过的用户只占27.2%。”
App产品用户黏性不够
在手机端开发的App健康管理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规模在不断地扩大,然而App产量高也在不断地夭折,“要想在市场中处于不败,提高用户对产品的黏性是移动健康管理App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龙岩举例,以糖护科技为例,其团队和中国的血糖仪品牌三诺生物共同研发了高精度手机血糖仪,并开发了手机客户端App“Dnurse糖护士”。糖尿病患者只要通过将0.6微升的血样滴在手机血糖仪上的试纸,仅10秒钟就能精确测出血糖值,并自动记录整理上传到云端。这样产品的用户黏性就很高。
“只有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才能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龙岩表示。
可穿戴设备没有大数据分析
“现在有关互联网健康管理处在底层,数据收集环节,行业仍处于各自为战的探索阶段。”龙岩表示。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功能所不同的是,可穿戴设备可以覆盖身体的不同部分,基于不同的配对设备而完成不同的功能。2014年可穿戴设备先行者手环满足了用户早期的市场需求,而随着市场认知度提升,手环已经面临缓慢增长甚至倒退,仅仅凭借手表、手环两类穿戴玩家,想做到销量持续增长比较难。
“由于缺乏调查研究,目前可穿戴产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不明确。无论如何,可穿戴设备比手机更加贴近我们的身体,既然目前他们的辐射是否有害尚无定论,那么人们应该对可穿戴设备潜在的健康风险引起足够重视。”
去年底发布的《2014年智能可穿戴市场白皮书》显示,可穿戴设备在3个月内的流失率高达87%,用户黏性差、难以坚持使用是目前健康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不同品牌的智能硬件设备所采集的数据不统一,样本量不足,目前尚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分析。”龙岩表示,如此种种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仍是雾里看花。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中国学者连发4篇Cell论文,登上Cell期刊封面 (2025-07-12)
- STTT:重医大/中大团队发现,伊立替康可以破肿瘤乳酸化的局,让肿瘤重新对蒽环类药物敏感! (2025-07-12)
- 复旦×上海交大合作最新Science论文:首次进行小胶质细胞替换临床治疗,成功阻断致命脑疾病进展 (2025-07-12)
- “女娲石”补骨!上海六院牵头国际多中心骨修复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2025-07-12)
- 中国药企开始领衔ADC创新 (2025-07-12)
- 臭名昭著的“致癌物”竟摇身一变成为抗癌分子药物?!多项研究:常见于不新鲜坚果、谷物中的黄曲霉素,其天然产物或成为精准抗癌药物 (2025-07-11)
- Nature:古代欧亚大陆病原体时空分布研究有望揭示人类传染病的历史演变 (2025-07-11)
- 医药推销回款减速度:企业资金周转按下快进键 (2025-07-11)
- 《自然》:减重影响真的很大!科学家分析近20万细胞,发现减重可逆转肥胖导致的细胞衰老,但促炎巨噬细胞持续存在,或为反弹原因 (2025-07-11)
- Nature头条:尼安德特人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比人类早10万年掌握“炼油”技术 (2025-07-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