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准药品降价之矢 医保为高价药买单 |
![]() |
医药网5月7日讯 “降价”成为今年药品集中采购的热点话题。国办发[2015]7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多家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和非专利药品,发挥省级集中批量采购优势,由省级药品采购机构采取双信封制公开招标采购,作为采购主体,按中标价格采购药品。通过经济技术标书评审的企业方可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在商务标书评审中,同一个竞价分组按报价由低到高选择中标企业和候选中标企业。
《意见》确立了“降价”作为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福建“三明模式”,安徽医保支付参考价及地方医疗联合体明码标识降幅和返利,重庆医改以全国最低价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北京、天津等全国最低价左右联动,浙江挂网产品、河北等省份低价药挂网后地方二次议价等地方政策竞相呼应,引发行业对药价混乱的恐慌情绪和议论。
医保为高价药买单
通过集采招标压缩药品价格水分、打击药品经营中的商业贿赂等不法行为、降低不合理的医保费用支出等政策是政府推动医改的重要举措,从整体目标和方向上看无可厚非,但容易以偏概全、矫枉过正。国家一方面提倡放开药品价格,由市场决定,另一方面,又利用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支付改革等措施进行管控。如果药品集中采购招标引导的降价,一个扫膛腿下来,一大批无辜的医药企业都倒下了,显然改变了医改本意。降药价首先要搞清楚哪些药品价格虚高?
药价控制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那些竞争不充分的天价药、高价药。合资、外资企业所谓的“原研药”一直在价格方面享受超国民待遇,但医保方面未对产品区分,导致此类产品在临床利益驱动下使用天平严重倾斜。
譬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某合资企业、某港台企业及国产企业产品价格差异极大,前两者为单独定价产品,中标价格与国产药品相差可达几十倍,对此类临床用量大、市场使用较为成熟的产品完全可以率先进行质量标准对照,看其价值与国产品究竟差距有多大?调查这类药品在临床用药中的金额比重,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看病贵、看病难”的关键问题是,临床处方用药结构不合理,医保费用的一大部分为高价药买了单,有同等效果或可以替代使用的低价药以及竞争充分、价格透明低廉的普通药物费用占比较小。
降虚高,涨虚低
《意见》主张分类采购,对于多数品种,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在完善“双信封”制度的基础上,“降价”仍将作为招标的主格调。同时提出:“对竞标价格明显偏低、可能存在质量和供应风险的药品,必须进行综合评估,避免恶性竞争。”自2010年国办56号文件实施以来,全国多数省份均采用“双信封”制、“单一货源供应”、“商务标最低价中标”的模式完成上一轮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用药的集中采购招标,但企业的恶性竞争导致部分药品价格已经严重“虚低”。
笔者建议,对临床使用量大(而非临床使用费用高)的一些基药或低价药产品,如抗生素的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粉针及阿莫西林胶囊、乙酰螺旋霉素片等,经过多年市场竞争,以及几轮招标,价格基本透明,已无再拼价格的必要,此类产品可由专家确定一个合理价格,只招技术标,或直接取消政府定价,交给市场决定价格。
另外,各省药品采购管理部门在地方药品集中采购中区别对待各类药品,“虚高”的价格下降幅度大一些;“虚低”的应及时纠偏,特别是上一轮某些企业恶意竞争导致严重成本倒挂的产品,不宜再拿来作为省级挂网参考价或左右联动全国最低价调整的理由,应当想办法恢复其合理价格,保证行业健康发展。
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分别制订应对办法。价格久已在高位的,宜顺流而下,适当平民化,让老百姓都能用得上;多年已在低位的,不宜再自毁长城,根据自身价值,保持现行价格,避免消失。
医药网新闻
《意见》确立了“降价”作为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福建“三明模式”,安徽医保支付参考价及地方医疗联合体明码标识降幅和返利,重庆医改以全国最低价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北京、天津等全国最低价左右联动,浙江挂网产品、河北等省份低价药挂网后地方二次议价等地方政策竞相呼应,引发行业对药价混乱的恐慌情绪和议论。
医保为高价药买单
通过集采招标压缩药品价格水分、打击药品经营中的商业贿赂等不法行为、降低不合理的医保费用支出等政策是政府推动医改的重要举措,从整体目标和方向上看无可厚非,但容易以偏概全、矫枉过正。国家一方面提倡放开药品价格,由市场决定,另一方面,又利用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支付改革等措施进行管控。如果药品集中采购招标引导的降价,一个扫膛腿下来,一大批无辜的医药企业都倒下了,显然改变了医改本意。降药价首先要搞清楚哪些药品价格虚高?
药价控制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那些竞争不充分的天价药、高价药。合资、外资企业所谓的“原研药”一直在价格方面享受超国民待遇,但医保方面未对产品区分,导致此类产品在临床利益驱动下使用天平严重倾斜。
譬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某合资企业、某港台企业及国产企业产品价格差异极大,前两者为单独定价产品,中标价格与国产药品相差可达几十倍,对此类临床用量大、市场使用较为成熟的产品完全可以率先进行质量标准对照,看其价值与国产品究竟差距有多大?调查这类药品在临床用药中的金额比重,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看病贵、看病难”的关键问题是,临床处方用药结构不合理,医保费用的一大部分为高价药买了单,有同等效果或可以替代使用的低价药以及竞争充分、价格透明低廉的普通药物费用占比较小。
降虚高,涨虚低
《意见》主张分类采购,对于多数品种,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在完善“双信封”制度的基础上,“降价”仍将作为招标的主格调。同时提出:“对竞标价格明显偏低、可能存在质量和供应风险的药品,必须进行综合评估,避免恶性竞争。”自2010年国办56号文件实施以来,全国多数省份均采用“双信封”制、“单一货源供应”、“商务标最低价中标”的模式完成上一轮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用药的集中采购招标,但企业的恶性竞争导致部分药品价格已经严重“虚低”。
笔者建议,对临床使用量大(而非临床使用费用高)的一些基药或低价药产品,如抗生素的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粉针及阿莫西林胶囊、乙酰螺旋霉素片等,经过多年市场竞争,以及几轮招标,价格基本透明,已无再拼价格的必要,此类产品可由专家确定一个合理价格,只招技术标,或直接取消政府定价,交给市场决定价格。
另外,各省药品采购管理部门在地方药品集中采购中区别对待各类药品,“虚高”的价格下降幅度大一些;“虚低”的应及时纠偏,特别是上一轮某些企业恶意竞争导致严重成本倒挂的产品,不宜再拿来作为省级挂网参考价或左右联动全国最低价调整的理由,应当想办法恢复其合理价格,保证行业健康发展。
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分别制订应对办法。价格久已在高位的,宜顺流而下,适当平民化,让老百姓都能用得上;多年已在低位的,不宜再自毁长城,根据自身价值,保持现行价格,避免消失。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李芝倩等编辑 “隐形基因开关” 使蚊子不再传播疟疾 (2025-08-04)
- 人类也拥有冬眠“超能力”?《科学》背靠背揭开冬眠秘密,或有助于多种疾病治疗 (2025-08-04)
- 8.5亿美元BD交易背后,乐普生物的“成长密码” (2025-08-04)
- GSK 2025H1:肿瘤业务收入大涨,HIV业务保持强势,公司2031年目标锁定400亿+英镑 (2025-08-04)
- Cell:演化的“加速器”,癌症的“催化剂” 揭秘转录因子一体两面的遗传功能 (2025-08-04)
- AI智能体登上Nature子刊!华大智造发布靶向测序引物设计工具PrimeGen (2025-08-04)
- 《柳叶刀》子刊:日行七千步,有八大好处!迄今最大规模/最全面研究发现,日行七千步与八种健康风险最高降低47%相关 (2025-08-04)
- 《循环》:多起/坐,降血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增加站-坐转换次数、改善久坐行为,可有效降低绝经后女性血压 (2025-08-04)
- Nature:徐墨/高璞合作揭示过敏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共通分子机制 (2025-08-04)
- 四部分发文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信息宣布传达行动 (2025-08-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