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闫希军:加快中药材第三方检验公共平台建设

闫希军:加快中药材第三方检验公共平台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3月3日在接受39健康网采访时指出,我国中药材质量检验主要依赖于各级各地药检所与质监部门,在人员、技术、资金等业务资源往往受限于上级主管部门,全国监管系统从事中药监管检验的人员不足3000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严重不足。
  除政府检测部门外,我国尚无中药材专业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仅有几家以食品、医学类检测为主的机构,兼做少量的中药材服务,检测项目也十分有限,其专业化程度远远不足,难以与其他领域的第三方检测服务业相比。中药材检测机构的规模小、服务能力弱,缺乏市场竞争,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服务模式,更无品牌可言。
  针对我国当前中药材质量监管与检测服务现状,闫希军认为,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中药材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专项研究系列标准体系、建立中药材质量与安全信息化系统已势在必行。
  为此,闫希军以下3点建议:
  1.开展中药材第三方检验服务行业试点示范。建议结合中药材各专业市场的质量情况,国家开展中药材第三方检验区域试点示范,重点资助3-5个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实验室建设、技术与服务能力培育、人才引进与培养,形成一批具有中药材检测专业服务能力的科技服务企业。
  2.组织行业专项,推进中药材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中药材在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缺乏健全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例如,我国只有甘草、人参、黄芪等少数几个中药材品种的种子有国家标准,其他常用的300多种大宗中药材尚是一片空白;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的品种都在2000种以上,有的可达4000种,但2010版药典收载的中药材从数量上增加至593种,饮片增至822种,相对于市场经营的品种仍是少数。建议政府组织实施中药材系列标准的行业专项研究,鼓励第三方检验机构整合技术资源,围绕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黄曲霉素、外源有害物等开展重点研究,形成系列安全性评价标准体系;研究中药材种质评价系列标准;研究易混药材的快速鉴别系统;研究大宗药材等级划分标准;研究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药材标准。
  3.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中药材监管水平。中药材全产业链从生产、加工、经营到使用与监管,没有形成严密的体系。中药材质量信息严重缺失,更无法查询。建议政府加大中药材全行业监管与抽查力度,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中药材质量公共查询平台。第三方评价机构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按照相应标准出具评价报告,检验结果通过信息平台整合统计,服务于中药材种植农场、加工炮制工厂、中药材专业市场、医院药店等,贯通中药材生产、加工到流通的全产业链,构建中药材质量与安全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客户质量信用档案,形成中药材质量与安全可查询、可溯源的数据库。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