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药店生死存亡:出路只有一条 |
![]() |
医药网6月2日讯 2015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面推进医疗改革实行,目的只有一个:降低药品价格,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由此看来,降低药价是势在必行的,“药价放开”加剧了医院与药店的竞争,同时也加剧了连锁药店与单体药店的竞争。
今年6月1日起开始执行“药价放开”政策,药品价格由市场自由竞争来决定,从长远看,对药店是利好的。药店的药价经过市场充分竞争后,相对于医院药房来说药店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以此吸引大量消费者在院外购药。政府通过“政策调控”与“市场竞争”这两只手来调节药品价格,无形中将医院药房与院外药店推到了同一个舞台竞争。
目前,我国药店与消费者比例为3600:1,药店数量过多导致竞争惨烈,在这片红海市场的厮杀中利润也越来越薄。连锁药店今年都开始纷纷“触网”,例如天猫医药馆已经与186家知名连锁药店合作,老百姓大药房与美团合作等等。单体药店依旧秉承传统的经营方式,与连锁药店无法抗衡,只能苦苦支撑被各种虐。
至2014年底,单体药店数量急剧下降至19万家左右,下降了40%左右。在医改政策与互联网趋势的大环境下,单体药店左右受压:
第一、软硬件成本增加。新版GSP在信息化仓储自动温测、冷链管理、设备验证等方面有很多硬性要求,大部分单体药店无法承受。
第二、人才成本增加。现在执业药师需大于供,药店的执业药师人才支出大幅提高,成为另一个新增的成本。
第三、运营成本增加。单体药店采购成本比连锁药房高出5%以上,加上房租等各项固定运营成本增加,整体运营成本连年攀升。
第四、网上药店冲击市场。医改政策、互联网+医药加剧了市场竞争,单体药店不但没有受益,反而成为躺枪者,另外,互联网冲入医药行业,将单体药店原本就不多的利润大肆瓜分。互联网的便利性、低价性、趋势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单体药店。
单体药店只有积极求变,才能获得新生,如果什么也不做,那只能慢慢煎熬至死,被市场淘汰。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发展”。政府一方面推进医疗改革降低药价,另一方面将尝试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由此,市场孕育出一种新生事物——互联网+医药。
在互联网+医药的风口下,单体药店想要顺势过度到新的市场环境中,只有唯一的一条出路——触网!
第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精准营销。积极运用大数据的支持,依托地理位置,采集周边消费者的精准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准确的陈列药品,做到有的放矢,市场需要什么就给什么。
第二、利用互联网传播降低传统推广费用。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做店铺推广、服务推广和促销活动。
第三、积极与互联网医药平台合作。借助他们的强大优势,做自身的经营转型。目前互联网+医药可归类为两种:一种是B2C,另一种是O2O。
B2C模式,早已不在新鲜,单体药店可以投靠国内大型医药电商平台,例如天猫医药馆、京东药店等,但目前看来,电商平台都与药企、大型连锁药店合作,竞争只是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而已,同时可能还会付出更多的网络经营成本。此外,这里还有一个潜在的威胁,B2C电商的“去中心化”特性会导致单体药店投入另一场红海厮杀——全网比价。
医药B2C商城将线下药店搬到线上,其实是忽略掉了药店原本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其品牌优势,在互联网上,消费者只关心药品质量和药品价格。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价格才是选择的唯一标尺,那么单体药店如何与其他药店竞争?这似乎任然是一条死路。
O2O模式,近些年新生事物,单体药店采用线上导流,线下交易的模式,就可以完全避免以上问题。单体药店最适合通过APP开药铺,例如药比较,微信平台开微店,例如药店服务号的方式经营,投入轻,收益大,操作简单,客户潜移默化接受,是真正实现药店和消费者双赢的商业模式。
这类O2O商业模式的APP产品是以单体药店本身为中心,放大中心化特性,强化药店地理位置优势和区域性品牌优势,国内只有微信和药比较可以做到以上模式,前者需要药店自行开发和管理,其线上流量需要自行汇聚,后者为第三方药品信息平台,主动为药店引流,此外还能实现大数据收集和反馈,大大方便了单体药店更精准的了解市场需求。
小米雷军说:站着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那么这个风口已经到来,单体药店是生是死,就要看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触网了!
医药网新闻
今年6月1日起开始执行“药价放开”政策,药品价格由市场自由竞争来决定,从长远看,对药店是利好的。药店的药价经过市场充分竞争后,相对于医院药房来说药店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以此吸引大量消费者在院外购药。政府通过“政策调控”与“市场竞争”这两只手来调节药品价格,无形中将医院药房与院外药店推到了同一个舞台竞争。
目前,我国药店与消费者比例为3600:1,药店数量过多导致竞争惨烈,在这片红海市场的厮杀中利润也越来越薄。连锁药店今年都开始纷纷“触网”,例如天猫医药馆已经与186家知名连锁药店合作,老百姓大药房与美团合作等等。单体药店依旧秉承传统的经营方式,与连锁药店无法抗衡,只能苦苦支撑被各种虐。
至2014年底,单体药店数量急剧下降至19万家左右,下降了40%左右。在医改政策与互联网趋势的大环境下,单体药店左右受压:
第一、软硬件成本增加。新版GSP在信息化仓储自动温测、冷链管理、设备验证等方面有很多硬性要求,大部分单体药店无法承受。
第二、人才成本增加。现在执业药师需大于供,药店的执业药师人才支出大幅提高,成为另一个新增的成本。
第三、运营成本增加。单体药店采购成本比连锁药房高出5%以上,加上房租等各项固定运营成本增加,整体运营成本连年攀升。
第四、网上药店冲击市场。医改政策、互联网+医药加剧了市场竞争,单体药店不但没有受益,反而成为躺枪者,另外,互联网冲入医药行业,将单体药店原本就不多的利润大肆瓜分。互联网的便利性、低价性、趋势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单体药店。
单体药店只有积极求变,才能获得新生,如果什么也不做,那只能慢慢煎熬至死,被市场淘汰。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发展”。政府一方面推进医疗改革降低药价,另一方面将尝试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由此,市场孕育出一种新生事物——互联网+医药。
在互联网+医药的风口下,单体药店想要顺势过度到新的市场环境中,只有唯一的一条出路——触网!
第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精准营销。积极运用大数据的支持,依托地理位置,采集周边消费者的精准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准确的陈列药品,做到有的放矢,市场需要什么就给什么。
第二、利用互联网传播降低传统推广费用。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做店铺推广、服务推广和促销活动。
第三、积极与互联网医药平台合作。借助他们的强大优势,做自身的经营转型。目前互联网+医药可归类为两种:一种是B2C,另一种是O2O。
B2C模式,早已不在新鲜,单体药店可以投靠国内大型医药电商平台,例如天猫医药馆、京东药店等,但目前看来,电商平台都与药企、大型连锁药店合作,竞争只是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而已,同时可能还会付出更多的网络经营成本。此外,这里还有一个潜在的威胁,B2C电商的“去中心化”特性会导致单体药店投入另一场红海厮杀——全网比价。
医药B2C商城将线下药店搬到线上,其实是忽略掉了药店原本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其品牌优势,在互联网上,消费者只关心药品质量和药品价格。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价格才是选择的唯一标尺,那么单体药店如何与其他药店竞争?这似乎任然是一条死路。
O2O模式,近些年新生事物,单体药店采用线上导流,线下交易的模式,就可以完全避免以上问题。单体药店最适合通过APP开药铺,例如药比较,微信平台开微店,例如药店服务号的方式经营,投入轻,收益大,操作简单,客户潜移默化接受,是真正实现药店和消费者双赢的商业模式。
这类O2O商业模式的APP产品是以单体药店本身为中心,放大中心化特性,强化药店地理位置优势和区域性品牌优势,国内只有微信和药比较可以做到以上模式,前者需要药店自行开发和管理,其线上流量需要自行汇聚,后者为第三方药品信息平台,主动为药店引流,此外还能实现大数据收集和反馈,大大方便了单体药店更精准的了解市场需求。
小米雷军说:站着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那么这个风口已经到来,单体药店是生是死,就要看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触网了!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中国学者连发4篇Cell论文,登上Cell期刊封面 (2025-07-12)
- STTT:重医大/中大团队发现,伊立替康可以破肿瘤乳酸化的局,让肿瘤重新对蒽环类药物敏感! (2025-07-12)
- 复旦×上海交大合作最新Science论文:首次进行小胶质细胞替换临床治疗,成功阻断致命脑疾病进展 (2025-07-12)
- “女娲石”补骨!上海六院牵头国际多中心骨修复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2025-07-12)
- 中国药企开始领衔ADC创新 (2025-07-12)
- 臭名昭著的“致癌物”竟摇身一变成为抗癌分子药物?!多项研究:常见于不新鲜坚果、谷物中的黄曲霉素,其天然产物或成为精准抗癌药物 (2025-07-11)
- Nature:古代欧亚大陆病原体时空分布研究有望揭示人类传染病的历史演变 (2025-07-11)
- 医药推销回款减速度:企业资金周转按下快进键 (2025-07-11)
- 《自然》:减重影响真的很大!科学家分析近20万细胞,发现减重可逆转肥胖导致的细胞衰老,但促炎巨噬细胞持续存在,或为反弹原因 (2025-07-11)
- Nature头条:尼安德特人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比人类早10万年掌握“炼油”技术 (2025-07-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