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央企整合兴起,地方医药面临巨压 |
![]() |
医药央企整合今年正式进入高潮期,央企的“强强联合”随即给地方医药企业带来了市场竞争格局洗牌的巨大压力。是主动仿效“抱团”?还是“傍大款”?
伴随着医改的推进和基本药物目录的落实,为中标降价、争进目录……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行业整合一触即发。
如今,国药集团整合中生、上海医药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华润集团整合北药集团,医药央企将强势地盘基本瓜分完毕,可以预见,未来医药各个子行业的竞争都将更加激烈,剩下的地方国资医药业务的整合也蠢蠢欲动。
目前的第二梯队医药企业中,除了有明确预期的太极系、华立系、广药系、山东系整合外,华北制药整体上市也指日可待。可见,主动出击、仿效央企进行“抱团取暖”式整合无疑是获得资源优势互补、完善产业链的明智之选。
要知道,拥有这样的整合机会和资源的企业并不多。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强有力的介入和支持,另一方面,只有整合的企业实力都比较可观才具有多方整合的意愿和可行性,坦白地说,地方医药企业龙头获得这种整合优势的几率大得多,而实力逊色的企业要么只能被动整合,要么根本不被考虑在整合范围内。
如果仅是被整合对象,也不是没有任何选择。既然是被整合,可以归于地方医药龙头的麾下,也可以被已初步形成的央企三巨头收编。
毕竟,对于这三家巨头来说,日后的直接竞争不可避免,为了争夺市场,必然会在已经做大的基础上“再做大,再做强”,这意味着,后续外向式收购还将接二连三。那么,优质的医药业务或资产有望在这一轮三巨头“掘金”的过程中“傍上大款”。
无论是哪一种参与方式,整合的发生都是必然。“抱团”与否,可能将全国5000多家医药企业分成两大阵营。
专家认为,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将促使医药集团内部分工协作和规模化生产得以普及,生产效率将得到提升。这也意味着,“抱团”企业的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届时“落单”的医药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将更加严酷,很可能被挤出局,一直被诟病以“小、散、乱”的医药行业现状将得以改观。
对于“抱团”而成的医药巨头,则面临着内外兼修的挑战。对内,要通过良好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扬长避短,完善产业链;对外则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争夺,还要立足国内,与国际医药巨头直接竞争,毕竟外资医药企业对国内医药市场的渗透远非一日之功。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医保服务更便捷!医疗保证畛域首项国度尺度宣布 (2025-08-11)
- 青海省全省上线“医保钱包”功效,医保服务继续降级 (2025-08-11)
- 辽宁:药品弥补申请技术审评光阴将紧缩至60个任务日 (2025-08-08)
- 第十一批国度药品集采报量有看点 (2025-08-08)
- 上海推出18条新步伐 进一步激起贸易安康保险市场倒退后劲 (2025-08-07)
- 55种药品拟归入集采范畴 国度医保局提示企业感性报价 (2025-08-06)
- 多部分结合宣布安康情况匆匆进行为施行方案 (2025-08-06)
- 广东全面展开慎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付出改造 (2025-08-06)
- 国度药监局对于刊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导管等 20个医疗东西注册证书的布告 (2025-08-05)
- 在家门口享更好医疗服务 城市医疗资本下沉惠及下层庶民 (2025-08-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