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为中心”的营销做不得 原因有5个 |
![]() |
医药网6月3日讯 以患者为中心的营销,不是什么新鲜说法,历来就有。不深究倒也没什么,因为听起来非常有道理,可实际做起来,又显得遥不可及,力有不逮。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战略思考,还是战术动作?
如果只是战略性思考,这个还好理解,因为患者毕竟是客户的客户,以此为起点来了解客户的思维过程,顺理成章。
如果这是一个战术动作,是要把患者列为目标客户的了?那么,这就让人费解了。我们这么做的立场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具备相应的资质?
就算真的和客户谈及对方的患者,角色也是受到质疑的,你是谁呢?
第二,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道德诉求,还是一种工作方法?
前者,即道德诉求,是为自己的这份工作寻找意义,是提高自信和自豪感。像幼儿园里面的口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可是还是毕竟是他们的直接“客户”,而患者不是医药公司的直接服务对象。患者信,才能给我们鼓劲,否则,也就自我安慰而已。
后者,即工作方法,就需要考虑如何在工作中“植入”这个方法?或者,你使用这个方法的抓手是什么?冲到终端去寻找患者?还是借着患者说事?恐怕都不合适吧。
第三,以患者为中心,究竟是内部宣传,还是一种客户体验?
如果是一种宣传,那么效果肯定和道德诉求是一样的,希望自己的员工为自己的公司、产品和自己的这份工作感到骄傲。如果这样宣传极其成功,这就会给公众带来一个疑问,哪家公司不是以患者为中心呢?如果都一样,何必叫那么大声?
这是客户体验吗?怎么做到?
让我们联想一下,有的公司宣传“客户至上”,紧接着公司的架构,反馈系统,流程都跟着变,从而提高客户反馈的响应率和相应速度,从而产生了对相对竞争力的提高。
那么,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相应的举措又是哪些?准备改变了患者的哪些体验?
第四,以患者为中心是一个项目吗?
在公司里面,谁具体负责这个事呢?或者全员都要遵循的原则?有具体的体现吗,比如做法指南,活动手册,调查研究,最佳实践之类?或者,这是个增长点吗?有预算吗?好吧,越来越不着调了是不是?
如果去年我们公司分不清为这个项目(或者说法,或者战略)投入了多少预算,那么以患者为中心,就是一个无形的存在,因为一间成功的公司一定会为重要的概念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
第五、以患者为中心真的很重要吗?
果真如此,必然有一定的考核机制,也必然能够分出各人效果的不同。为此,就需要有明确的考核,记录和激励体系。如果没有,那么这个概念就是个永恒地存在,无处不在。
我的观点是,无论这是一个战略,战术,文化,还是原则,都需要有相应的执行体系——需要一线人员密切参与的那种。
医药网新闻
首先,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战略思考,还是战术动作?
如果只是战略性思考,这个还好理解,因为患者毕竟是客户的客户,以此为起点来了解客户的思维过程,顺理成章。
如果这是一个战术动作,是要把患者列为目标客户的了?那么,这就让人费解了。我们这么做的立场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具备相应的资质?
就算真的和客户谈及对方的患者,角色也是受到质疑的,你是谁呢?
第二,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道德诉求,还是一种工作方法?
前者,即道德诉求,是为自己的这份工作寻找意义,是提高自信和自豪感。像幼儿园里面的口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可是还是毕竟是他们的直接“客户”,而患者不是医药公司的直接服务对象。患者信,才能给我们鼓劲,否则,也就自我安慰而已。
后者,即工作方法,就需要考虑如何在工作中“植入”这个方法?或者,你使用这个方法的抓手是什么?冲到终端去寻找患者?还是借着患者说事?恐怕都不合适吧。
第三,以患者为中心,究竟是内部宣传,还是一种客户体验?
如果是一种宣传,那么效果肯定和道德诉求是一样的,希望自己的员工为自己的公司、产品和自己的这份工作感到骄傲。如果这样宣传极其成功,这就会给公众带来一个疑问,哪家公司不是以患者为中心呢?如果都一样,何必叫那么大声?
这是客户体验吗?怎么做到?
让我们联想一下,有的公司宣传“客户至上”,紧接着公司的架构,反馈系统,流程都跟着变,从而提高客户反馈的响应率和相应速度,从而产生了对相对竞争力的提高。
那么,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相应的举措又是哪些?准备改变了患者的哪些体验?
第四,以患者为中心是一个项目吗?
在公司里面,谁具体负责这个事呢?或者全员都要遵循的原则?有具体的体现吗,比如做法指南,活动手册,调查研究,最佳实践之类?或者,这是个增长点吗?有预算吗?好吧,越来越不着调了是不是?
如果去年我们公司分不清为这个项目(或者说法,或者战略)投入了多少预算,那么以患者为中心,就是一个无形的存在,因为一间成功的公司一定会为重要的概念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
第五、以患者为中心真的很重要吗?
果真如此,必然有一定的考核机制,也必然能够分出各人效果的不同。为此,就需要有明确的考核,记录和激励体系。如果没有,那么这个概念就是个永恒地存在,无处不在。
我的观点是,无论这是一个战略,战术,文化,还是原则,都需要有相应的执行体系——需要一线人员密切参与的那种。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李芝倩等编辑 “隐形基因开关” 使蚊子不再传播疟疾 (2025-08-04)
- 人类也拥有冬眠“超能力”?《科学》背靠背揭开冬眠秘密,或有助于多种疾病治疗 (2025-08-04)
- 8.5亿美元BD交易背后,乐普生物的“成长密码” (2025-08-04)
- GSK 2025H1:肿瘤业务收入大涨,HIV业务保持强势,公司2031年目标锁定400亿+英镑 (2025-08-04)
- Cell:演化的“加速器”,癌症的“催化剂” 揭秘转录因子一体两面的遗传功能 (2025-08-04)
- AI智能体登上Nature子刊!华大智造发布靶向测序引物设计工具PrimeGen (2025-08-04)
- 《柳叶刀》子刊:日行七千步,有八大好处!迄今最大规模/最全面研究发现,日行七千步与八种健康风险最高降低47%相关 (2025-08-04)
- 《循环》:多起/坐,降血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增加站-坐转换次数、改善久坐行为,可有效降低绝经后女性血压 (2025-08-04)
- Nature:徐墨/高璞合作揭示过敏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共通分子机制 (2025-08-04)
- 四部分发文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信息宣布传达行动 (2025-08-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