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防打结合根除药品调包案

防打结合根除药品调包案

  近年来,我国各地零售药店贵重药品调包案件陆续发生,这些被调包后的假药根本不具备治疗相应疾病的功效,消费者使用后,不仅延误治疗,而且还可引发其他的疾病,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一、对零售药店药品调包案件的分析

 

  在分析近几年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查处的药品调包案和新闻媒体报道的全国各地发现的同类案件后,药品调包的违法行为人选择调包的药品集中在高价值、国内著名的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药品企业生产的治疗性药品上。


  此外,不法分子在药店用假药调包时,通常都是由一人或二人实施,得手后迅速逃离现场。这些人身上除随身携带的准备调包的假药和少量用于下套的现金外,根本没有任何证明身份的证件;其通讯工具上也无任何电话号码和人名,即使被抓获,药监或公安等执法部门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取有效线索。


  实施药品调包的不法分子多为团伙作案,从购买假药,实施调包再到销赃,各个环节都呈现出产业化、集团化的趋势。在整个流转链条中,不法分子从假药生产者那里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假药后,与药店同类药品调包,然后再销售从中获取高额差价。正是这种违法所得的刺激,导致了药品调包案件频频发生。

 

  二、遏制假药调包违法行为应采取的对策

 

  为彻底根除药品调包这种不法行为的发生,有效遏制零售药店药品调包案件频发的势态,监管部门应采取防打结合、综合治理的对策。

 

  首先,加强药品管理,防患未然。零售药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做好药品采购实物验收登记,做到票据、登记和实物一致;二是进一步加强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严格按照GSP的规定执行,处方药必须凭处方销售或进行登记销售;三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销售贵重药品时,应及时查对药品包装和批号,尤其是退、换贵重药品时需特别留意。

 

  其次,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的打假协调机制。为掐断药品调包案件的假药源头,一是要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打防结合”的联合打假工作机制;在邮政系统实行邮寄药品预置审批制度和假药黑名单退汇制度,即药品监管部门定期向邮政部门提供假药黑名单,对发货人和提货人不是药品企业的邮寄药品,药品监管部门应派人审验、核查、登记,阻断通过邮政渠道购进假药的途径。二是针对个别制假分子便利用物流速递业管理松散、验视不严的漏洞,从物流渠道购进假药的状况,药品监管部门应联合公安、工商、邮政部门,对物流速递行业托运药品情况进行集中检查。

 

  第三,建立药品调包违法行为人档案,构建药品监管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实施药品调包的不法分子,为逃避司法、公安机关打击,其每次调包的药品价值大多不到1000元,即使被公安机关抓获,按照我国现行《刑法》,也不能作为刑事案件立案。为此,药监部门应对控制的每一个药品调包行为人建立完整的档案,详细记录该违法行为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个人信息、住址等信息,保存好调查询问笔录,固定其假药的货值。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