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外资如何实现2014业绩15%增长?今年还能这么玩吗?

外资如何实现2014业绩15%增长?今年还能这么玩吗?

  医药网7月14日讯 有报道称2014年外资医药营销逆势增长,然而对照行业增长数据只能说中规中矩,最好的几家外企同比增长15%左右,而国内百余家上市公司同时期平均增速超过15%。

  随着今年药价放开和各地挂网规则突变,过往享受超国民待遇的外资企业同样饱受重创,湖南、浙江纷纷大面积弃标,四川更是规定医疗机构控制区别定价等药品采购比例,优先采购统一定价产品。

  规则和实力护身

  GSK事件爆发后,各地严查商业贿赂,医院临床工作陷入瘫痪。其他部分外企同样受到工商调查,但这已是前数年反商业贿赂后的常规举动,各企业均已规范化处理应对有素。同样感谢外企同行的职业化操守,面对一片趁乱讨伐外资和合资品牌的风风雨雨中只埋头做好自己,没有对这方面的国内师傅们同室操戈继续扩大事态,配合整个行业加快规范化遵循合规,使临床工作逐渐得以恢复,去年的销售数字增长也得益于此,更得益于近两年各地招标迟迟未开,新品销售全部搁浅,稳扎稳打的院内老品种和大品牌是最大的受益者。

  另一方面,这两年随着基药、常用药强力推行,医院大量清理品种,外企扎实的医院基础、院情关系、专家网络、上上下下的政府事务整体运作维护能力得到淋漓的体现和发挥。随着大批产品被清理,院内留存的产品均将分得更大的销量“蛋糕”。就像抗生素洗牌后幸存下来的产品就成了幸福抢手的胖娃娃和香饽饽,其他专科产品同样利益均沾,东方不亮西方亮,销量一路突飞猛进。即使遭遇控方限量,所受影响也会相对小一些。

  而原研产品单独定价、一品两规外企独占一规、挂网分组优势更是外企过往所向披靡无往不利的护身符与法宝。单独定价产品往往凭借价格优势独占鳌头、傲视群雄,销售额远远超过已日渐沦为普药的其他仿制品之和。按质量层次竞价分组更是在你死我活的挂网规则中为这类产品树了一道固若金汤的人工屏障和风景独好的绿色景区。一品两规一半的名额单独留给了外企,众多国内企业打破头去争取另外一个仅有的稀缺名额。

  医保产品运作、大病医保运作、基药运作、临床用药指南、路径制定同样是外企的拿手好戏。投资并购和拿来主义也成为一些外企资产和销售额快速扩充的有效法宝,比如拜耳先后并购了白加黑和滇虹,用资本运作加实体运作双双取胜。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