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跳出商业模式怪圈 |
![]() |
医药网8月19日讯 有一种现象: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也不论规模大小,管理者一谈到商业模式这个词都很兴奋。很难看到其他任何管理理论有这么大的魅力。但如何获取商业模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作为企业发展之路的基石,是当今企业不可回避的一大问题。
没有一个学科像商业模式这样,对于研究对象都说不清楚。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大概有40多种,缺乏共识。我们从2004年开始关注这个领域,那时关于它有30多个定义,猛一看觉得有些讲得挺对的,仔细一想好像又不太对,总是这样似是而非。
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一群利益相关者把自己的资源能力投进来,形成一个交易结构。这个交易结构持续交易,会创造出新的价值,每一方会按照一定的盈利方式去分配这个价值。如果每一方分到的价值超过了它投入资源能力的机会成本,这个交易结构就会越来越稳固。过去的管理理论不提交易结构,现在它却变得很重要,是因为技术进步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变化,又使得重新构建不同交易结构的可行性空间变得更大了。
国外有一个研究统计发现,人们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比产品技术创新更重要。但我们不采纳这个观点。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技术创新并不是谁更重要的问题,本身就是两件事情,就像问“脑袋和心脏”哪个重要一样没有意义。
我们过去说产品技术的研发方案一般有两个来源:用户需求和技术本身的生长路径。企业开发一些新的产品,或者组合一些已有的产品技术去解决用户需求问题,这就变成新的产品技术了,属于用户需求驱动。现在,商业模式驱动是第三个来源,由它来引领产品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般而言,好的商业模式变动都是从高固定成本结构朝着高变动成本结构转移。另一点是,利益相关者角色会越来越多元化。过去顾客就是顾客,设计人员就是设计人员,现在顾客不但是顾客,还可以是口碑传播者、设计师、质量监督者、员工,甚至投资人。
大家常说一个模式是B2B的还是B2C的,其实这只是战略的差异,不是商业模式的差异。有时,在商业模式上可能是一样的,所以严谨点,要从交易结构来看它们的异同。这样,人们就会发现:在一个行业里有一个模式做得很成功,而另一个企业要想成功的最好办法就是跟这个模式不一样,尤其是在互联网与全球化时代。
在传统社会里,一个行业里最后会剩两三家企业,彼此的战略不一样。而在互联网时代,一个行业会剩下很多家企业,每一家都是垄断的,因为它的商业模式是唯一的。比如,大家说微信免费,所以短信就没戏了,这个假定是有问题的。如果微信遇到Whats APP,后者是收费的,第一年免费,第二年收1美元,这两个公司谁打得赢谁?答案是:一定都会活得很好。这意味着,同一行业完全可以有很多模式很不一样的公司。
与战略不同,商业模式关注的是结构,以及在这个结构里面“跑”的东西。所以,同样的结构,可以用到不同的行业,而战略是不可以的。
现在,很多企业的精英管理者,大多不具备商业模式思维,而是战略思维和管理思维。所谓上商业模式思维就是在做任何事情时候,先想想交易结构是什么样子,会与哪些利益相关者发生什么样的交易,这说起来容易,但需要管理者花时间去关注,并通过对一些概念的解读来慢慢培养商业模式视角和思维。
医药网新闻
没有一个学科像商业模式这样,对于研究对象都说不清楚。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大概有40多种,缺乏共识。我们从2004年开始关注这个领域,那时关于它有30多个定义,猛一看觉得有些讲得挺对的,仔细一想好像又不太对,总是这样似是而非。
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一群利益相关者把自己的资源能力投进来,形成一个交易结构。这个交易结构持续交易,会创造出新的价值,每一方会按照一定的盈利方式去分配这个价值。如果每一方分到的价值超过了它投入资源能力的机会成本,这个交易结构就会越来越稳固。过去的管理理论不提交易结构,现在它却变得很重要,是因为技术进步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变化,又使得重新构建不同交易结构的可行性空间变得更大了。
国外有一个研究统计发现,人们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比产品技术创新更重要。但我们不采纳这个观点。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技术创新并不是谁更重要的问题,本身就是两件事情,就像问“脑袋和心脏”哪个重要一样没有意义。
我们过去说产品技术的研发方案一般有两个来源:用户需求和技术本身的生长路径。企业开发一些新的产品,或者组合一些已有的产品技术去解决用户需求问题,这就变成新的产品技术了,属于用户需求驱动。现在,商业模式驱动是第三个来源,由它来引领产品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般而言,好的商业模式变动都是从高固定成本结构朝着高变动成本结构转移。另一点是,利益相关者角色会越来越多元化。过去顾客就是顾客,设计人员就是设计人员,现在顾客不但是顾客,还可以是口碑传播者、设计师、质量监督者、员工,甚至投资人。
大家常说一个模式是B2B的还是B2C的,其实这只是战略的差异,不是商业模式的差异。有时,在商业模式上可能是一样的,所以严谨点,要从交易结构来看它们的异同。这样,人们就会发现:在一个行业里有一个模式做得很成功,而另一个企业要想成功的最好办法就是跟这个模式不一样,尤其是在互联网与全球化时代。
在传统社会里,一个行业里最后会剩两三家企业,彼此的战略不一样。而在互联网时代,一个行业会剩下很多家企业,每一家都是垄断的,因为它的商业模式是唯一的。比如,大家说微信免费,所以短信就没戏了,这个假定是有问题的。如果微信遇到Whats APP,后者是收费的,第一年免费,第二年收1美元,这两个公司谁打得赢谁?答案是:一定都会活得很好。这意味着,同一行业完全可以有很多模式很不一样的公司。
与战略不同,商业模式关注的是结构,以及在这个结构里面“跑”的东西。所以,同样的结构,可以用到不同的行业,而战略是不可以的。
现在,很多企业的精英管理者,大多不具备商业模式思维,而是战略思维和管理思维。所谓上商业模式思维就是在做任何事情时候,先想想交易结构是什么样子,会与哪些利益相关者发生什么样的交易,这说起来容易,但需要管理者花时间去关注,并通过对一些概念的解读来慢慢培养商业模式视角和思维。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李芝倩等编辑 “隐形基因开关” 使蚊子不再传播疟疾 (2025-08-04)
- 人类也拥有冬眠“超能力”?《科学》背靠背揭开冬眠秘密,或有助于多种疾病治疗 (2025-08-04)
- 8.5亿美元BD交易背后,乐普生物的“成长密码” (2025-08-04)
- GSK 2025H1:肿瘤业务收入大涨,HIV业务保持强势,公司2031年目标锁定400亿+英镑 (2025-08-04)
- Cell:演化的“加速器”,癌症的“催化剂” 揭秘转录因子一体两面的遗传功能 (2025-08-04)
- AI智能体登上Nature子刊!华大智造发布靶向测序引物设计工具PrimeGen (2025-08-04)
- 《柳叶刀》子刊:日行七千步,有八大好处!迄今最大规模/最全面研究发现,日行七千步与八种健康风险最高降低47%相关 (2025-08-04)
- 《循环》:多起/坐,降血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增加站-坐转换次数、改善久坐行为,可有效降低绝经后女性血压 (2025-08-04)
- Nature:徐墨/高璞合作揭示过敏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共通分子机制 (2025-08-04)
- 四部分发文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信息宣布传达行动 (2025-08-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