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互联网+”:“药”你好看

“互联网+”:“药”你好看

  医药网9月21日讯 现如今,“互联网+”真是火得不行,谁都想跟它拉点关系套套近乎,就连卖衣服的“天猫”都可以在网上卖药了。近日,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经过严格审核后,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A证。

  与此同时,相关药企也纷纷“触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商务部网站获悉,2015年上半年,医药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超过了50%,远远高于传统药品流通销售模式的增幅。主要的交易模式为B2B、B2C形式,其中B2B占销售额比重为90%。“互联网+”医药的风口上,药企、医院将会受到怎样的“波及”?药价会因此“掉下来”吗?

  药企“触网”“谋出路”

  2015年是药价改革的重要一年,5月5日,备受市场瞩目的药品价格改革意见正式出台。意见称,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同步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强化医疗行为和价格行为监管,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连续的药改政策让许多药企有点“吃不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自去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放开部分低价西药与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以来,几乎“绝迹”的低价常用药按理应该较以前好买许多,但由于利润“单薄”,几乎没有药企对其有生产动力。就拿某药企定价5元/包的银翘解毒颗粒来说,目前的生产成本已达4.6~4.8元/包。1包两毛钱的利润要分摊至运输、人工、厂家和零售,成本控制稍有不慎就会因此亏本,药企的日子并不好过。

  面对新的招标体制及药价联动的压力,很多药企觉得利润太低,生存困难。鉴于以上原因,趁着“互联网+”的东风,药企们对医药电商一“网”情深,纷纷投奔互联网,以减少流通环节成本。目前,包括康美、华润、复星、国药在内的国内知名药企都已涉足互联网领域。

  巨大市场吸引药企“谋利益”

  除了谋出路,互联网吸引药企的,还有巨大的市场蛋糕。

  据《2015年上半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显示,2015年上半年,医药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超过了50%,远远高于传统药品流通销售模式的增幅。主要的交易模式为B2B、B2C形式,其中B2B占销售额比重为90%。

  正是因为看到了医药电商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以及未来处方药放开后巨大的市场份额,药企们感觉又找到了新的商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