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加快移动医疗布局 |
![]() |
医药网10月21日讯 9月初,杭州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员工得到了这样的一个“福利”:通过滴滴快的专车叫车服务,一辆载着专业人员和检测设备的商务轿车迅速到来。只需采集检测者的一份唾液,等待5分钟,就能完成一项免费的基因检测。乘客当场就能知道包括遗传性肿瘤、健康风险、罕见遗传病、体质特征在内的148项结果。此举被认为是滴滴快的今后向移动医疗渗透的一次尝试。
互联网医疗产业被视为互联网行业“最后一块大蛋糕”,目前国内移动医疗行业正在火热迸发掘金战。据测算,其产业规模到2017年更将增至365亿元。从2014年“春江水暖”,到2015年成为投资界“香饽饽”,互联网医疗已引发包括诸多上市公司在内的各路资本的共鸣,成为健康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大热点。
挂号网获新一轮
融资3.94亿美元
引人注目的是,就在9月底,总部位于杭州的微医集团(挂号网的母公司),披露了新一轮的融资信息。本轮融资规模达到了3.94亿美元,由高瓴资本、高盛集团领投,复星、腾讯、国开金融等共同投资。
据了解,创建于2010年的挂号网,是国内最早涉足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公司之一。其只用了5年时间,已经将全国1600多家重点医院、19万名专家,引入到了自己的平台上,创立互联网团队医疗模式,至今为1.1万实名认证用户提供分诊导诊、预约挂号、在线诊疗、医疗支付等服务。目前微医集团旗下已经发展了挂号网、微医、微医ACO三个业务品牌,覆盖了PC端、移动端和健康保险体系。
据悉,在完成这轮融资后,微医集团准备将渠道下沉,计划投资3亿美元,用15个月的时间连接100万名基层医生,将微医平台发展为“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还要投资1.5亿美元在全国与优秀的医疗机构共建五个区域手术中心,为1.1亿的微医集团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封闭链式的医疗及健康服务保障。
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说:“从预约挂号到团队医疗,从团队医疗到责任医疗组织,挂号网始终专注于中国医疗体系根本痛点的突破。”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需求、技术、政策的共同驱动下,互联网医疗产业前景看好。
机构预测2017年
市场规模将达365亿元
根据大数据产品和分析服务机构易观智库预测,今年国内移动医疗市场将达到113.9亿元。而到2017年,这个数据将达到365.3亿元,其中移动医疗为200.9亿元。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最后一块蛋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新医改的政策支持和推进以及国民健康观念的深化,互联网医疗在未来3年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近两年,投资者明显加快了布局互联网医疗,尤其是移动医疗的脚步。
今年1月,阿里健康与广药旗下的白云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在医药电商、医疗健康服务和大健康产业等三大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而阿里的老对手腾讯去年联手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挂号网,致力于打造基于微信的“全流程就诊平台”。患者通过扫码或者添加关注相关医院,绑定就诊卡,即可用手机完成预约挂号、缴费、候诊队列查询和检查报告查询等就诊流程。
“BAT”另一巨头百度在进入2015年后,也频出大动作。他们先是与国内医疗领域的权威机构301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搭建移动互联网医疗线上平台。随后,又上线了“百度医生”APP。此外,百度还对医护网战略投资,将医疗服务拓展延伸至线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资本市场已经热捧互联网医疗概念股。红杉资本合伙人陈鹏辉表示,国内资本市场越来越有利于医疗企业的退出,包括不盈利的做新药的企业,现已看到新三板也有好几家,说明一个新的资本通道已经打开。
未来移动医疗
将展开四种商业模式
进入互联网医疗的大风口,围绕移动医疗展开的细分领域投资风速最为强劲。2014年以来,资本市场对移动医疗领域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行业投融资活动频繁,互联网巨头纷纷展开移动医疗领域的跨界布局。有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移动医疗的融资达到6.9亿元,发生的可统计的投资事件73件。
有专家认为,未来移动医疗的竞争态势很可能以四种商业模式展开:一是“抢医生”,在整个医疗体系当中医生是最不可或缺的资源,未来谁抓住了医生的资源,谁将取得互联网医疗的胜利;二是“争入口”,用户入口、支付入口等,这也正是“BAT”争相布局互联网医疗的目的;三是“拼线下”,线下的机构和线上资源有机互动才能打开发展空间;四是“贴身体”,通过可穿戴式设备及时将信息上传到云端,对核心数据进行管理。从目前看来,谁抓住了这四种竞争态势,其将有望在未来移动医疗市场中抢占先机。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资本市场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力向来敏锐,互联网医疗的投资热同时也激发了上市公司的并购热潮。初步统计发现,目前涉足互联网医疗的A股上市公司已接近50家,除传统药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等公司探路互联网医疗外,来自房地产、商业百货等行业跨界互联网医疗的公司亦不在少数,甚至有上市公司借势直接转型发展互联网医疗为主业。
例如,今年乐普医疗在斥资1.06亿元参股医疗级远程心电实时监测服务商优加利后,紧接着全资收购北京护生堂大药房,加速布局医药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6月10日该公司又公告称,拟斥资1000万元参股深圳源动创新公司20%股权,后者面向国内外家用和远程医疗市场开发创新医用可穿戴设备。
对此,杭州一位资深投资专家则表示,尽管PE资本与产业资本都已经火热追逐相关项目,但互联网医疗的好戏刚刚开始,在当下还没有探索成功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情况下,各路资本到底谁能修成正果,尚需拭目以待。
医药网新闻
互联网医疗产业被视为互联网行业“最后一块大蛋糕”,目前国内移动医疗行业正在火热迸发掘金战。据测算,其产业规模到2017年更将增至365亿元。从2014年“春江水暖”,到2015年成为投资界“香饽饽”,互联网医疗已引发包括诸多上市公司在内的各路资本的共鸣,成为健康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大热点。
挂号网获新一轮
融资3.94亿美元
引人注目的是,就在9月底,总部位于杭州的微医集团(挂号网的母公司),披露了新一轮的融资信息。本轮融资规模达到了3.94亿美元,由高瓴资本、高盛集团领投,复星、腾讯、国开金融等共同投资。
据了解,创建于2010年的挂号网,是国内最早涉足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公司之一。其只用了5年时间,已经将全国1600多家重点医院、19万名专家,引入到了自己的平台上,创立互联网团队医疗模式,至今为1.1万实名认证用户提供分诊导诊、预约挂号、在线诊疗、医疗支付等服务。目前微医集团旗下已经发展了挂号网、微医、微医ACO三个业务品牌,覆盖了PC端、移动端和健康保险体系。
据悉,在完成这轮融资后,微医集团准备将渠道下沉,计划投资3亿美元,用15个月的时间连接100万名基层医生,将微医平台发展为“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还要投资1.5亿美元在全国与优秀的医疗机构共建五个区域手术中心,为1.1亿的微医集团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封闭链式的医疗及健康服务保障。
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说:“从预约挂号到团队医疗,从团队医疗到责任医疗组织,挂号网始终专注于中国医疗体系根本痛点的突破。”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需求、技术、政策的共同驱动下,互联网医疗产业前景看好。
机构预测2017年
市场规模将达365亿元
根据大数据产品和分析服务机构易观智库预测,今年国内移动医疗市场将达到113.9亿元。而到2017年,这个数据将达到365.3亿元,其中移动医疗为200.9亿元。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最后一块蛋糕”,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新医改的政策支持和推进以及国民健康观念的深化,互联网医疗在未来3年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近两年,投资者明显加快了布局互联网医疗,尤其是移动医疗的脚步。
今年1月,阿里健康与广药旗下的白云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在医药电商、医疗健康服务和大健康产业等三大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而阿里的老对手腾讯去年联手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挂号网,致力于打造基于微信的“全流程就诊平台”。患者通过扫码或者添加关注相关医院,绑定就诊卡,即可用手机完成预约挂号、缴费、候诊队列查询和检查报告查询等就诊流程。
“BAT”另一巨头百度在进入2015年后,也频出大动作。他们先是与国内医疗领域的权威机构301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搭建移动互联网医疗线上平台。随后,又上线了“百度医生”APP。此外,百度还对医护网战略投资,将医疗服务拓展延伸至线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资本市场已经热捧互联网医疗概念股。红杉资本合伙人陈鹏辉表示,国内资本市场越来越有利于医疗企业的退出,包括不盈利的做新药的企业,现已看到新三板也有好几家,说明一个新的资本通道已经打开。
未来移动医疗
将展开四种商业模式
进入互联网医疗的大风口,围绕移动医疗展开的细分领域投资风速最为强劲。2014年以来,资本市场对移动医疗领域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行业投融资活动频繁,互联网巨头纷纷展开移动医疗领域的跨界布局。有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移动医疗的融资达到6.9亿元,发生的可统计的投资事件73件。
有专家认为,未来移动医疗的竞争态势很可能以四种商业模式展开:一是“抢医生”,在整个医疗体系当中医生是最不可或缺的资源,未来谁抓住了医生的资源,谁将取得互联网医疗的胜利;二是“争入口”,用户入口、支付入口等,这也正是“BAT”争相布局互联网医疗的目的;三是“拼线下”,线下的机构和线上资源有机互动才能打开发展空间;四是“贴身体”,通过可穿戴式设备及时将信息上传到云端,对核心数据进行管理。从目前看来,谁抓住了这四种竞争态势,其将有望在未来移动医疗市场中抢占先机。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资本市场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力向来敏锐,互联网医疗的投资热同时也激发了上市公司的并购热潮。初步统计发现,目前涉足互联网医疗的A股上市公司已接近50家,除传统药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等公司探路互联网医疗外,来自房地产、商业百货等行业跨界互联网医疗的公司亦不在少数,甚至有上市公司借势直接转型发展互联网医疗为主业。
例如,今年乐普医疗在斥资1.06亿元参股医疗级远程心电实时监测服务商优加利后,紧接着全资收购北京护生堂大药房,加速布局医药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6月10日该公司又公告称,拟斥资1000万元参股深圳源动创新公司20%股权,后者面向国内外家用和远程医疗市场开发创新医用可穿戴设备。
对此,杭州一位资深投资专家则表示,尽管PE资本与产业资本都已经火热追逐相关项目,但互联网医疗的好戏刚刚开始,在当下还没有探索成功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情况下,各路资本到底谁能修成正果,尚需拭目以待。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中国学者连发4篇Cell论文,登上Cell期刊封面 (2025-07-12)
- STTT:重医大/中大团队发现,伊立替康可以破肿瘤乳酸化的局,让肿瘤重新对蒽环类药物敏感! (2025-07-12)
- 复旦×上海交大合作最新Science论文:首次进行小胶质细胞替换临床治疗,成功阻断致命脑疾病进展 (2025-07-12)
- “女娲石”补骨!上海六院牵头国际多中心骨修复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2025-07-12)
- 中国药企开始领衔ADC创新 (2025-07-12)
- 臭名昭著的“致癌物”竟摇身一变成为抗癌分子药物?!多项研究:常见于不新鲜坚果、谷物中的黄曲霉素,其天然产物或成为精准抗癌药物 (2025-07-11)
- Nature:古代欧亚大陆病原体时空分布研究有望揭示人类传染病的历史演变 (2025-07-11)
- 医药推销回款减速度:企业资金周转按下快进键 (2025-07-11)
- 《自然》:减重影响真的很大!科学家分析近20万细胞,发现减重可逆转肥胖导致的细胞衰老,但促炎巨噬细胞持续存在,或为反弹原因 (2025-07-11)
- Nature头条:尼安德特人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比人类早10万年掌握“炼油”技术 (2025-07-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