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医药O2O,到底谁主沉浮?

医药O2O,到底谁主沉浮?

  医药网10月21日讯 传统药店做医药O2O是一种左右互博的关系,真正的革命者应该是外来者!

  阿里等巨头早在各大城市设仓,却未看到有多少药店受到影响,阿里还摔过跟头!

  国务院终于就O2O市场发出声音!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对此,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解读称,今年上半年,O2O市场规模达3049.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0%,而目前经济面临实体商贸流通业发展乏力等现状,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行业转型大潮浩浩荡荡,都希望借此东风,完成华丽转身。在O2O以近乎疯狂的态势席卷各行各业时,传统医药业也跟风式地加入O2O混战之中。为了抢夺巨大的增量市场,不少医药企业摩拳擦掌,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各种送药APP更是层出不穷,资本与巨头也在伺机而出。

  多方厮杀 市场越发热闹此前,某送药APP的投资方曾抛出观点,认为传统药店做医药O2O是一种左右互搏的关系,真正的革命者应该是外来者,像快方送药这种城市大仓+区域店的模式如果得到推广的话,90%的药店可以关掉,将极大的节省社会成本。

  显然,这个外来者指的就是药品配送O2O,比如快方送药、叮当快药、药给力等送药APP。相对而言,这类型的企业处于当前最热门、门槛最低却最受资本青睐,同时也是同质化最严重、区域分布最集中的细分领域。

  对此,某业内人士反驳称,诸如阿里、京东等巨头早就在各大城市设仓,却并未看到有多少药店受到影响。在PC端医药电商渐成红海的局势下,O2O已经成为药店“触电”的新战场,这一轮的焦点更多来自线上,但主角依然是传统药店。

  药品零售行业资深专家郑季春也表示,没有传统药店的支持,O2O就落不了地,所以最终取胜的还是具有线下优势的传统连锁药店。

  事实上,医药O2O早在医药电商还处于PC时代便已经出现,2013年前后有部分医药企业就已在探索线上销售、线下建配送中心和门店。远有海王星辰、百济新特药业,近有康之家、宝家康药业等。

  9月24日,宝家康O2O旗舰店在广州白云区落地,自今年7月中A轮融资成功后,宝家康药业开始加速转型升级,构建了涵括线上商城、线下体验店、手机支付、无人售药、自主配送等多方服务的O2O医疗医药综合运营体系。在这之前,京东健康到家则已联手康之家打造了首批20家“康之家线下连锁体验店”,目前正在筹划第二批。

  在京东健康到家事业部总经理邵清看来,现在医药O2O可分为三大类别,一是传统连锁药店自建平台;二是第三方平台(京东健康到家、叮当快药等送药APP);三是B2C转O2O(阿里健康、百度药直达等)。

  痛点仍在 实难以扶正在多方力量的角逐下,不论是外来者还是传统流通企业,都无法回避盈利模式不明晰的问题。大部分企业仍属于烧钱补贴用户,同时也面临线上线下难以协调等问题,究竟能坚持多久、走多远尚难定论。

  作为O2O模式的首批试水者,海王星辰很早之前就提出了全覆盖型O2O的战略规划,成立了专门的客户和运营团队,虽有近2000家门店,但发展至今效果依然不甚理想。药急送更是不了了之,阿里健康则折戟石家庄,现处于转型当中。

  邵清认为,上述第一种模式的传统药店虽有线下优势,但在技术、流量和配送上会相对受限;而第二种在技术、流量上不成问题,但考验的是资源整合能力;第三种则在服务上还有待加强。

  虽更看好传统连锁,但郑季春觉得,之所以现在医药O2O虽呈百花齐放之态,却难有成功案例,主要有三大难题,一是解决不了线下问题,网络布局难以达到配送要求,库存量也远远满足不了线上需求;二是没有抓住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比如送药APP强调以速度取胜,但是消费者真正需要快速用药的需求有多强烈呢?三是医保政策问题,这也是绕不开的一环。

  前百济新特药业总经理夏语也坦言,医药O2O最难的是初期如何把线上线下整合起来,如何使线上线下成为互相的动力,实现1+1>2,这需要一些手段,尤其是业务流程,需要掌握与用户沟通互动的技巧。

  传统药店难有持续的流量获取来源;执业药师无法做到随时在线沟通交流;体量巨大的处方药市场并未开闸。种种因素的制约之下,O2O盈利模式还是难以适应药店发展所需。

  机遇挑战并存谁才是主角?可以看到,互联网企业也在深入医药领域,然而在对行业的了解与把脉能力上稍显薄弱,就连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也摔过跟头。

  在美国医药电商领域中,就有一个很好的样本——沃尔格林,它在线上的医药销售额远超亚马逊,并成功实现了O2O的业务转型。据了解,沃尔格林以提高线下到店人数为主要目的,属于紧密的O2O联动,而不是单纯的B2C/B2B销售。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庞大的地面门店,下潜到人群居住社区的门店。这对于一心堂、老百姓、益丰和海王星辰等传统药店来说无疑是一个可借鉴的楷模。

  但毕竟身处环境不一样,在郑季春看来,各方尝试固然可喜,但万不可急躁。政策上只能也只有等待,网售处方药、网上医保支付等可期却不可求。而在消费者的需求上,企业理应重新思考和把握。

   “未来的医药O2O,需要平台与上游工业和下游终端连锁的三方合力,工业要提供好的产品,连锁要做好药学专业服务,平台则需要解决好技术、流量及配送等问题。”邵清如是表示,医药行业门槛高,掌握资源和发言权的仍是传统药企,与药企、药店合作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诚然,互联网医药依然会是近几年的大风口,吸引着资本与巨头的竞相追逐。医药O2O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发展也有痛点。找准痛点,摸清方向,方能使企业走得更远、更扎实。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