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移动医疗如何破茧? |
![]() |
医药网10月27日讯 作为医疗领域的热点,移动医疗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除了相继获得大笔融资之外,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现有的移动医疗仍多徘徊于医疗服务的周边环节。在“互联网+”的风口,要真正实现移动医疗,似乎还面临诸多困局,于是,不少喊着要将医疗放到线上进行的企业纷纷开始走入线下,不约而同地开起了线下诊所。当初说好的“移动医疗”,距离真正实现似乎还有一段距离。在各大移动医疗企业纷纷布局时,如何破局才是关键。
移动医疗前传
融资80余起,接近7亿美元
2014年被业界看作是移动医疗行业井喷的一年,老产品不断推新,“重量级”新选手入场,新老产品纷纷融资成功。据业内人士粗略统计,去年,移动医疗企业融资案例共计80余起,这是过去5年里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总融资标的接近7亿美元,比前4年的总和还多一倍。上月,挂号网完成融资近4亿美元,创下互联网医疗最大单笔融资纪录。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曾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
政策层面,医生多点执业、互联网售药等利好一方面对移动医疗企业释放了众多资源,另一方面,也让部分企业打造自己的O2O闭环成为可能。
移动医疗后传
火爆之后,仍以提供周边服务为主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认为,现有的移动医疗模式,可以视为移动医疗1.0版,仍然属于大胆尝试、探索阶段。“我个人很担心会出现一次整合,继而出现移动医疗2.0版。”在他看来,移动医疗1.0时代的特点在于,大部分移动医疗企业从C端发力,总体来看,绝大部分工作还属流程再造,仍徘徊于医疗服务外围,提供挂号、交费等周边服务。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有限,是移动医疗1.0时代碰到的问题。“移动医疗的1.0可能将走到尽头。再有两三年的时间,能出来的就出来了。”
事实上,目前诸多移动医疗企业提供的挂号等外围服务,医院作为医疗机构本身,同样可以提供,而且具有先天优势,而且目前已经有很多医生推出了自己的专属APP、微信就诊等多种方式,撇开这些移动医疗企业,患者自己同样可以享受这些“移动”的周边服务。
■ 困局讨论
在众多移动医疗的探索中,无论是从患者端介入,还是致力于为医生提供更加便捷的诊疗工具和方式,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面前,现有企业的探索似乎还有诸多困局。
“滴滴医生”靠谱吗?
有多少医生能真正上门服务?
就在前不久,阿里健康和滴滴出行、名医主刀三家公司联合推出的“滴滴医生”上线。在已经开通服务的城市中,用户可通过滴滴出行呼叫医生,整个服务流程包括:接到医生的电话沟通了解基本需求、信息,确认需求以后,滴滴专车将送医生上门服务。
与诸多移动医疗企业从患者端发力,实现患者“移动”的布局不同,滴滴医生提供医生上门服务,患者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服务。看似方便的模式背后,似乎并不可行。政策层面,国家卫计委明确指出不允许上门问诊。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对医生而言,目前最有效的看病方式似乎还是在医院内,集中式的模式,将医生送出医院,提供上门服务,目前又有多少医生可以真正上门服务?数量恐怕非常有限。
也有人认为这只是阿里健康的营销行为。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提及,滴滴医生只是整个产品线其中之一,阿里健康还是从大平台的方式进行思考。未来也将推出医疗产品,希望通过搭建完整的医疗网络,提高患者找医生的不确定性,及医患之间的信息的统一性。
医药网新闻
移动医疗前传
融资80余起,接近7亿美元
2014年被业界看作是移动医疗行业井喷的一年,老产品不断推新,“重量级”新选手入场,新老产品纷纷融资成功。据业内人士粗略统计,去年,移动医疗企业融资案例共计80余起,这是过去5年里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总融资标的接近7亿美元,比前4年的总和还多一倍。上月,挂号网完成融资近4亿美元,创下互联网医疗最大单笔融资纪录。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曾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
政策层面,医生多点执业、互联网售药等利好一方面对移动医疗企业释放了众多资源,另一方面,也让部分企业打造自己的O2O闭环成为可能。
移动医疗后传
火爆之后,仍以提供周边服务为主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认为,现有的移动医疗模式,可以视为移动医疗1.0版,仍然属于大胆尝试、探索阶段。“我个人很担心会出现一次整合,继而出现移动医疗2.0版。”在他看来,移动医疗1.0时代的特点在于,大部分移动医疗企业从C端发力,总体来看,绝大部分工作还属流程再造,仍徘徊于医疗服务外围,提供挂号、交费等周边服务。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有限,是移动医疗1.0时代碰到的问题。“移动医疗的1.0可能将走到尽头。再有两三年的时间,能出来的就出来了。”
事实上,目前诸多移动医疗企业提供的挂号等外围服务,医院作为医疗机构本身,同样可以提供,而且具有先天优势,而且目前已经有很多医生推出了自己的专属APP、微信就诊等多种方式,撇开这些移动医疗企业,患者自己同样可以享受这些“移动”的周边服务。
■ 困局讨论
在众多移动医疗的探索中,无论是从患者端介入,还是致力于为医生提供更加便捷的诊疗工具和方式,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面前,现有企业的探索似乎还有诸多困局。
“滴滴医生”靠谱吗?
有多少医生能真正上门服务?
就在前不久,阿里健康和滴滴出行、名医主刀三家公司联合推出的“滴滴医生”上线。在已经开通服务的城市中,用户可通过滴滴出行呼叫医生,整个服务流程包括:接到医生的电话沟通了解基本需求、信息,确认需求以后,滴滴专车将送医生上门服务。
与诸多移动医疗企业从患者端发力,实现患者“移动”的布局不同,滴滴医生提供医生上门服务,患者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服务。看似方便的模式背后,似乎并不可行。政策层面,国家卫计委明确指出不允许上门问诊。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对医生而言,目前最有效的看病方式似乎还是在医院内,集中式的模式,将医生送出医院,提供上门服务,目前又有多少医生可以真正上门服务?数量恐怕非常有限。
也有人认为这只是阿里健康的营销行为。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提及,滴滴医生只是整个产品线其中之一,阿里健康还是从大平台的方式进行思考。未来也将推出医疗产品,希望通过搭建完整的医疗网络,提高患者找医生的不确定性,及医患之间的信息的统一性。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中国学者连发4篇Cell论文,登上Cell期刊封面 (2025-07-12)
- STTT:重医大/中大团队发现,伊立替康可以破肿瘤乳酸化的局,让肿瘤重新对蒽环类药物敏感! (2025-07-12)
- 复旦×上海交大合作最新Science论文:首次进行小胶质细胞替换临床治疗,成功阻断致命脑疾病进展 (2025-07-12)
- “女娲石”补骨!上海六院牵头国际多中心骨修复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2025-07-12)
- 中国药企开始领衔ADC创新 (2025-07-12)
- 臭名昭著的“致癌物”竟摇身一变成为抗癌分子药物?!多项研究:常见于不新鲜坚果、谷物中的黄曲霉素,其天然产物或成为精准抗癌药物 (2025-07-11)
- Nature:古代欧亚大陆病原体时空分布研究有望揭示人类传染病的历史演变 (2025-07-11)
- 医药推销回款减速度:企业资金周转按下快进键 (2025-07-11)
- 《自然》:减重影响真的很大!科学家分析近20万细胞,发现减重可逆转肥胖导致的细胞衰老,但促炎巨噬细胞持续存在,或为反弹原因 (2025-07-11)
- Nature头条:尼安德特人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比人类早10万年掌握“炼油”技术 (2025-07-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