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输血致病风险:自体输血更安全

输血致病风险:自体输血更安全

  近日,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公开呼吁,公众要树立正确的用血观念,能不输血的时候就不要输血。
 
     不光是在中国,在世界上,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病毒,它的检测都是有窗口期的。即使我们用最好的试剂、最科学的方法、最灵敏的仪器、最优秀的人员去检验,还是有一段危险期检查不出来。输血只有在不得不用的时候,我们才选择使用。
 
     将新闻进行到底
 
     听了卫生部的呼吁,我们不禁要问,有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血呢?输血的隐患到底有多大呢?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血?对于公众来说,又应该有怎样的认识?就此,我们采访了解放军第302医院临床输血中心刘志国主任。
 
     风险解读
 
     检测缺陷 窗口期引发输血传染病
 
     刘志国介绍说,血液取自献血者,他们在献血的时候会经过严格的体格检验,但血液安全仅靠检测并不够,尽管现在世界医学领域里血液检测手段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和改善,但是艾滋病、乙肝、梅毒等具有窗口期的病毒的出现也使得血液检测面临无效的风险,到目前为止,仍然不能确保完全杜绝经输血传播传染病的危险。这也是现在医学界面临的难题之一。
 
     而与输血相关传染病中最重要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HTLV感染以及CMV感染等。人感染上病毒以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抗体,这期间在血液中是查不出抗体的,这段时间就被称为“窗口期”。虽然这时单看化验的血液是合格的,但仍然会发生感染。而资料证明90%左右的血液检测漏检并导致输血后患者感染病毒的意外是由窗口期引起的,窗口期也就成为导致检测漏检并威胁血液安全的主要原因。
 
     刘志国说:“目前除了通过新技术比如说病毒核酸扩增检测法的应用来缩短检测窗口期外,主要应该通过减少献血者群体中处于病毒感染窗口期人的比例来减少因窗口期导致的漏检。而决定人群中处于窗口期比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该人群新感染病毒的比率。因为窗口期处于新感染病毒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无偿献血者由于整体素质较高,有稳定收入,存在高危行为的情况少,新感染病毒的几率低,因而处于窗口期的几率低,所以无偿献血者被归为低危献血者。我们也在通过大力推行无偿献血、严格检测血液、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等措施来降低输血危害。”

   

  不良反应 不是完全不可控
 
     “除了容易传染血液性疾病以外,输血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主要是指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免疫反应和非免疫反应。”刘志国介绍。
 
     免疫性反应主要有溶血性免疫反应和非溶血性免疫反应。
 
     第一类是由于血型不合,或者血液运输、处理不当或者由于受血者本身患有溶血性疾病而造成的迟发性溶血性反应,常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急性肾衰竭等症状。
 
     第二类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血小板输注无效等。白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相关输血反应成为输血安全的重要领域。白细胞中的颗粒白细胞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但异体淋巴细胞输入患者就可能引起上面所说的一系列输血反应;此外,研究提示异体白细胞的输入可能增加恶性肿瘤的复发和感染并发症的机会。目前通过高效除白细胞滤器的应用滤去血液中的绝大部分白细胞,从而提高了输血安全。
 
     而在非免疫性反应中主要包括因血浆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大剂量输血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循环超负荷,也就是在短时间内输入了大量血液或输血速度过快,导致病人心力衰竭。过敏反应主要是因为患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过敏,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有的人对青霉素过敏,如果他接受了输血,而血液提供者又注射过青霉素,那就会使患者产生过敏反应。
 
     “需要指出的是,不良反应并不是完全不可以控制的。”刘主任补充道,“在这些不良反应里,有的是人为引起的,也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对于循环负荷过重的反应,可以采用成分输血的方法,也就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根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既减轻负担,也避免了很多其他的不良反应。但像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输血反应,则不可避免了。”
 
     应对措施
 
     自体输血 安全系数更高
 
     自体输血是指预先储存病人自己的血液,需要时便输入自身血液。常用的自身输血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回收式自体输血。常采用自体输血装置,抗凝和过滤后再回输给病人。可分为外伤时回收式自体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第二种是稀释式自体输血。临手术前自体献血,用血浆增量剂去交换失血,因而病人的血容量保持不变,而血液处于稀释状态。所采取的血,可在手术中或手术后补给。适量的血液稀释不会影响组织供氧和血凝机制,而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第三种是保存式自体输血,也叫预存式自体库血。选择符合条件的择期手术病人,于手术前若干日内,定期反复采血贮存,然后在手术时或急需时输还病人。
 
     自体输血不仅可以避免减少传染病的传播,还不会发生血型不合、过敏等输血反应,而且节约库血用量。
 
     医患互动 保证临床科学用血
 
     刘志国说,必须要求医务工作者做到临床合理用血。包括合理输血、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医务工作者要认识到临床合理输血的重要性,就是要做到只给真正需要输血的患者输血,避免输人情血、保险血。要真正做到合理输血,重要的一点是医务工作者要充分理解本专业范围内的输血适应症,要知道哪些情况应该输血,哪些情况不需要输血。
 
     输血达到有效剂量才能起作用,反之当输血量不够时,患者不会获得预期的输血疗效,但却要冒输血传播病毒和引起其他输血反应的风险,所以医务人员要确定输血量。
 
     另外,医务工作者应意识到输血的数量与种类,取决于血液成分作用与寿命,取决于病人病情的需要,因此能输成分血不输全血,能输一种成分血的不输多种成分血,并要求认真填写一书四单及输血前检测的规定。
 
     而对于普通民众的要求,刘主任介绍说,国家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献血过程必须是自愿和不求报酬的。普通民众应认识献血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献血是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但输血同样存在传播传染病的危险,因此应了解自己是否具有危险行为及危险行为对自己和受血者健康可能存在危害,应主动退出献血或延期献血。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